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維傳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王維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王維傳原文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于蒲,遂為河東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偽稱?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zhuǎn)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而創(chuàng)意經(jīng)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咸服其精思。

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數(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shù)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代宗時,縉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縉曰:“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笨N曰:“臣兄開元中詩百千余篇,天寶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余篇!币钊丈现蹆(yōu)詔褒賞?N自有傳。

舊唐書?王維傳翻譯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九歲就能撰寫詩文。尤其擅長草書隸書,嫻熟音律。岐王非?粗厮。王維將要參加科舉考試,岐王對他說:“你的詩清秀拔俗,可抄錄幾篇,配上琵琶新樂,能譜寫一支曲子,我們一起到九公主府第!蓖蹙S按照岐王的話去做。這一天,幾個伶人簇擁王維獨奏新譜的曲子,九公主問是什么曲名,王維回答說:“這是《郁輪袍》!蓖蹙S于是拿出詩卷。九公主說:“這些都是我經(jīng)常誦讀的(詩作)。我以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 庇谑钦埻蹙S到上座說:“京城能得到這個讀書人作解元,實在榮幸!”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薦王維。開元十九年王維考取狀元,提拔做右拾遺,不久升遷給事中。叛軍攻陷長安洛陽,皇帝出逃,王維隨從護駕,行程中掉隊,被叛軍擒獲。他服藥假裝不能說話,但安祿山愛惜他的才華,他仍被逼迫至兩京之一的東都洛陽任原來的職務,并被拘禁在普施寺。叛軍在凝碧池設宴,全部召見梨園樂工合奏各種器樂。王維痛悼賦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痹娫诨实垴v留的地方傳誦。叛亂平定以后,凡是在叛軍中任偽職的,朝廷都定了罪,只因皇上知道了王維在凝碧池吟詩所表露出的心跡,他才得以幸免。王維后來又官至尚書右丞。王維的詩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畫的構(gòu)思也是這樣。至于(王維)山水(畫)中的平曠深遠的意境、云彩的情勢、山石的顏色,都是他卓越的天賦才能達到的,并不是(別人)能學來的。他自己曾作詩道:“當代謬詞客,前身應畫師!焙笫廊嗽u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確實如此啊。有一個客人把《按樂圖》給王維看,王維說:“這是《霓裳》第三疊最初的節(jié)拍。”客人一對照原來的曲子,果真是這樣。晚年,王維誠心信奉佛教,長期吃蔬菜,穿樸素衣服,死了妻子也不再娶,孤獨地過了三十年。王維的別墅在藍田縣南面的輞川,亭館相對。王維曾經(jīng)描寫那里的景物和奇特的風光,每天與丘為、裴迪、崔興宗等文人學士游歷覽勝,寫詩,彈琴飲酒,自得其樂。后來上表,請求把自己的住宅變?yōu)榉鹚。臨終前,寫信辭別親友,停下筆就坐化了。代宗尋求王維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縉將他的詩文編纂成集共十卷,獻給皇上,他的詩文至今流傳于世。

新唐書?王維傳原文

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士,調(diào)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擢右拾遺。歷監(jiān)察御史。母喪,毀幾不生。服除,累遷給事中。

安祿山反,玄宗西狩,維為賊得,以藥下利,陽?。祿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陽,迫為給事中。祿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園諸工合樂,諸工皆泣,維聞悲甚,賦詩悼痛。賊平,皆下獄;蛞栽娐勑性,時縉位已顯,請削官贖維罪,肅宗亦自憐之,下遷太子中允。久之,遷中庶子,三遷尚書右丞。

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自表“己有五短,縉五長,臣在省戶,縉遠方,愿歸所任官,放田里,使縉得還京師”。議者不之罪。久乃召縉為左散騎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縉在鳳翔,作書與別,又遺親故書數(shù)幅,停筆而化。贈秘書監(jiān)。

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者不及也?陀幸浴栋礃穲D》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笨臀慈,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衣不文彩。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輞川第為寺,終葬其西。

寶應中,代宗語縉曰:“朕嘗于諸王座聞維樂章,今傳幾何?”遣中人王承華往取,縉裒集數(shù)十百篇上之。

新唐書?王維傳翻譯

王維字摩詰,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做詩詞(連續(xù)的詞章),和他的弟弟王同樣有名,他們哥倆的名望在于資助人、有孝道,講究友誼。開元初年,升為進士,后來調(diào)任太樂丞,這樣升到濟州司倉參軍的職位。張九齡執(zhí)政的時候,又被提拔為右拾遺。做過監(jiān)察御史。母喪,他幾次痛不欲生。服孝期后,又轉(zhuǎn)任給事中。 安祿山造反,玄宗向西安轉(zhuǎn)移駐守,王維被叛軍抓住,用藥迫害他,使他的嗓子發(fā)不出聲音。祿山以前就知道他的才能,把他接到洛陽,強迫他做給事中。祿山在凝碧池設宴席,召集所有的梨園諸工一起奏樂,各位藝人都悲泣,王維聽說后悲痛得最厲害,賦詩一首表達心中的悲痛。叛軍被剿平后,王維等人都被投到監(jiān)獄。只是以詩名傳播天下,當時王縉的地位已很顯赫了,請求降低自己的官位來為王維贖罪,肅宗也很吝惜王縉的才華,低任他為太子中允。過段時間之后,轉(zhuǎn)任中庶子,最后任尚書右丞。 王縉擔任蜀州刺史不能夠還朝,王維表示“自己有五方面不足,而王縉有五個方面長處,我自己在省府任職,而王縉在遠方,我愿意把所擔任的官職歸還朝廷,回到鄉(xiāng)村,使縉能夠回到京師做官”。朝廷經(jīng)過議論認為他的想法沒有罪過。后里召回王縉擔任左散騎常侍。王維是上元初年死去的,活了六十一歲。他病重的時候,縉在鳳翔地方,他留下書信一封與他做別,另外還有給其他漆樹朋友的書信字札數(shù)件,做完這些他就死了。死后朝廷追贈他為秘書監(jiān)。 維擅長草書、隸書,善于繪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當時一些達官貴人都希望跟他結(jié)交,寧王、薛王對待他如同師友。他繪畫的構(gòu)思如同神助,他畫的山水空靈遠闊,云的形態(tài)、石的顏色,繪畫的技藝如同得到天機,模仿不上來。有個人出示一幅《按樂圖》者,沒有標明其中內(nèi)容,維看了說:“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边@個人不信,于是召集樂工表演此曲,見果然如此方才相信。 他們兄弟都很虔誠地信奉佛教,食不葷,不穿艷麗的衣服。別墅在輞川,那地方有風景很有名,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把輞川這個居所改建為寺廟,死的時候葬在了輞川之西側(cè)。 寶應年間,代宗對王縉說曰:“朕曾經(jīng)聽許多王公大臣說王維作了許多樂章,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有多少?”派宮里的王承華負責收集,王縉僅收集了幾十篇不到百篇的樣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46083.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昌齡《酬鴻臚裴主簿雨后北樓見贈》原文及翻譯 賞析
舊五代史?王彥章傳原文及翻譯
墨子?公輸原文翻譯
看似尋常最奇喊,成如輕易卻艱苦
古來材大難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