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王忠嗣傳原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訓,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起復拜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養(yǎng)于禁中累年。肅宗在忠邸,與之游處。及長,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后必為良將!
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wèi)郎將,專知行軍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復合,殺數百人,賊眾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
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jié)將,以持重安邊為務。嘗謂人云:“國家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钡柧毷狂R,缺則補之。軍中皆日夜思戰(zhàn),因多縱間諜以伺虜之隙,時以奇兵襲之,故士樂為用,師出必勝。
玄宗方事石堡城,詔問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險固,吐蕃舉國而守之。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后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請休兵秣馬,觀釁而取之,計之上者!毙谝虿豢。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過。六載,會董延光獻策請下石堡城,詔忠嗣分兵應接之。忠嗣?俯而從,延光不悅。及延光過期不克,訴忠嗣緩師,故師出無功。李林甫又令濟陽別駕魏林告忠嗣,稱往任朔州刺史,忠嗣為河東節(jié)度,云“早與忠王同養(yǎng)宮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訊之,幾陷極刑。會哥舒翰代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特承恩顧,因奏忠嗣之枉,詞甚懇切,請以己官爵贖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貶漢陽太守。七載,量移漢東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舊唐書?王忠嗣傳翻譯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訓,九歲時,由于父親為朝廷身死緣故,授為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在禁宮中供養(yǎng)多年。肅宗在忠嗣的家舍里,與他游玩交往。等到長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討論兵法,應對縱橫,皆出意料。玄宗對他說:“你今后必然為良將!
河西節(jié)度使杜希望謀劃占領新城,有人說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勝,非他不可。希望隨即上奏請求,皇上詔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績顯著,于是授予左威衛(wèi)郎將,專管行軍兵馬。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報復新城被占,清晨敵軍逼近官軍,官軍寡不敵眾,士兵們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領所部策馬前進,左右沖殺,阻擋者無不躲開,沖出又折返,殺死數百人,賊兵開始混亂。三軍從兩翼攻擊,吐蕃大敗。
忠嗣年少時以勇敢自負,到了身居將職,又以穩(wěn)重守邊為本職。曾對人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的職責是撫恤軍隊而已。我不想讓中原的兵力疲敝,來撈取(求取)個人功名啊!敝皇怯柧毐R,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補上。軍中士卒都日夜思戰(zhàn),由于常常派遣偵探觀察敵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襲,因而士卒喜歡這樣做,師出必勝。
玄宗正在考慮攻占石堡城,下詔令征詢攻戰(zhàn)的方法,忠嗣上奏說:“石堡城地勢險要堅固,吐蕃舉全國之力守衛(wèi)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將被敵殺死數萬人,之后戰(zhàn)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請休兵秣馬,觀察勢態(tài)發(fā)展再奪取它,這是上等計策。”玄宗由此不高興。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獻計請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他。忠嗣勉強服從,延光不高興。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致戰(zhàn)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東節(jié)度使時,忠嗣曾經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毙诖笈,于是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他,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為隴右節(jié)度,承蒙皇上寵愛,因而上奏說忠嗣為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十一月,忠嗣被貶為漢陽太守。七年,經權衡后又轉任為漢東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時年四十五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55038.html
相關閱讀: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溫庭筠《雞鳴埭曲》原文及翻譯 賞析
三十六計之調虎離山第十五計
杜甫《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原文及翻譯 賞析
杜甫《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