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斗爭只是徒勞
[英國]克勒夫
不要說斗爭只是徒勞,
辛勞和創(chuàng)傷白費無功,
敵人未衰竭也未打倒,
事物如舊而毫無變動。
盼望易上當,恐慌卻善欺,
若不是為了你,在遠處煙霧中
戰(zhàn)友們也許已在追擊逃敵,
興許已經(jīng)把戰(zhàn)場占據(jù)。
因為當疲憊的波浪徒然沖洗,
仿佛再攻不下慘痛的一寸土
在彼方,通過港灣和河汊,
大海的滿潮已靜靜進入。
每當白天來到世間,
光芒不僅僅射進東窗,
在正面,太陽攀緣遲緩,
但向西看吧,大地已被照亮。
(飛白譯)
【賞析】
亞瑟·修·克勒夫是英國詩人中極?特色的一個。固然是一個19世紀的詩人,克勒夫從思想、精力上更瀕臨20世紀。在他畢生中,他曾因為不愿接收英國教義而辭去牛津大學的工作,也曾激勵妹妹開辦本人的學校(她最后成為婦女教導的前驅),他還是南丁格爾忠誠的支撐者和輔助者。他在牛津、哈佛都任過教職,但終極仍是抉擇了社會服務事業(yè),直到健康完整破壞。這樣的人生閱歷表示在他的詩歌中,就成為深入的事實性、批評性和諷刺性。他聲稱自己不喜歡階級差別,仇恨資本主義體系,因此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社會的種種弊病有著深刻的揭穿和譏諷。
《不要說奮斗只是徒勞》寫于1849年,是他抒懷詩中最有名并廣為傳誦的一首。據(jù)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這首詩也鼓勵著丘吉爾跟羅斯福為正義而保持斗爭。
從內容上看,這首詩反應了克勒夫詩歌的重要特色?死辗驅λ卸急Р录闪,甚至有些憤世嫉俗。他始終抱有這樣的信心“寧肯戰(zhàn)役過而遭失敗,也不愿做從未戰(zhàn)斗的人”,因而在詩歌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地批駁了斗爭無用論思維,“不要說斗爭只是徒勞,/辛苦和創(chuàng)傷空費無功,/敵人未衰竭也未打倒,/事物如舊而毫無變動”。對克勒夫來說,維多利亞時期的偽善,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社會實質,階層阻礙所帶來的種種限度,以及企圖掌控一切禁錮人們思惟的宗教約束,是造成惡劣的英國社會環(huán)境的最基本起因。假如不通過斗爭,如果缺少成功的信念,曙光無奈照亮大地。詩歌的后半局部就表白了這個意思。詩人采用海潮涌起、太陽上升的意象,告知人們在失敗時不要灰心,由于在這邊失敗的時候別處已獲得勝利,就猶如太陽,只管升起緩慢,但它在回升的進程中已經(jīng)照亮了遠方的大地。
這首詩在藝術處置上也頗具特點。全詩只有四小節(jié),短小精干、節(jié)奏明顯,采取隔行同韻的限韻方式。克勒夫愛好用六韻步詩體進行創(chuàng)作,這在英國詩人中極為少見。不外,他對此詩體應用自若,遣詞十分書面語化,讀起來毫無生澀之感,這一點確實難能寶貴。(盧睿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55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