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信息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近義詞挾天子而令天下
【解釋原指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fā)號施令,F(xiàn)比喻用領(lǐng)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因為當時是后漢,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個名協(xié)的天子即劉協(xié)去命令別人。
【英文to have the emperor in one's power and order the dukes about in his name; to usurp power by holding the emperor as a hostage and acting in his name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2、諸葛亮《隆中對》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最早出現(xiàn)的說法是“毒士”賈詡向涼州軍后期首領(lǐng)李?提出的“奉國家以征天下”。初平三年(92年),董卓被殺,其部將李?等人便遣使詣長安求赦。當時掌權(quán)的司徒王允為人剛直,沒有同意,李?等人更加恐懼,不知所為,準備各自解散,逃回歸鄉(xiāng)里。賈詡當時因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軍中任職,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們,對李?等人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后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此計為眾人采納。李?等以替董卓報仇為名,聯(lián)絡(luò)西涼軍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后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控制了東漢政府。
后來,袁紹的謀士沮授向袁紹獻計,讓其“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后漢書?袁紹傳》: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臺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托義兵,內(nèi)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曹操就比袁紹高明多了,有一天,有個人向漢獻帝推薦曹操,說它能保護皇上的安全,他正準備把曹操叫過來的時候,曹操就來了,漢獻帝就說,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啊,曹操就說 竟敢對我說臟話,于是他抓走了漢獻帝,挾天子令諸侯。
易中天先生告訴我們,曹操的謀士毛?曾經(jīng)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曹操采納了謀士毛?的建議,并予以實施。也就是說,曹操的路線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么,“挾天子而令諸侯”這一說法又是怎么來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xiàn)在是個廢物啊,這么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xiàn)在把他弄來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么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么想呢?袁紹一想,這現(xiàn)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干的,我現(xiàn)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xiàn)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jīng)被董卓謀殺了,拉倒吧。那么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公元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后,歷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這時的洛陽已經(jīng)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果斷地采納謀士毛?“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shè)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jù)地許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56841.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昌齡《東溪玩月》原文及翻譯 賞析
戀曲_詩歌鑒賞
郭嘉《十勝十敗論》
下雪時的詩句_詩句大全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