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虞美人?聽雨》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虞美人?聽雨》注釋
、昏:昏暗,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2、斷雁:失群孤雁
3、僧廬:僧寺,僧舍。
4、星星:白發(fā)點點如星,形容白發(fā)很多。
5、無情:無動于衷。
6、一任:聽憑。
蔣捷《虞美人?聽雨》翻譯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fā)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jīng)歷是無情的,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蔣捷《虞美人?聽雨》賞析
《虞美人?聽雨》是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詞,這首詞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xiàn)。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作者的亡國愁情。
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fā),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彼宫F(xiàn)的雖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xiàn),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少年時候醉生夢死,一擲千金,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個“昏”字,把那種“風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xiàn)出來。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紅燭和羅帳的意味。盡管這屬于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暫的。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后面的處境的凄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風急云低的江秋雨圖,一只失群孤飛的大雁。這里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游船,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這一個“斷”字,聯(lián)系了諸多意境,同斷腸聯(lián)系在一起,同親情的斬斷聯(lián)系在一起,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翱椭邸奔捌渌闹茳c綴的“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映現(xiàn)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后,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爾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的畫面,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fā)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余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己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氨瘹g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jīng)歷得出的結論,蘊有無限感傷,不盡悲慨!耙蝗坞A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jīng)憂患,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畫面前后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70735.html
相關閱讀:搜神記卷十六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唐臨傳原文翻譯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節(jié)選)_詩歌鑒賞
后漢書?虞延傳原文及翻譯
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