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汪伯彥傳原文
汪伯彥,字廷俊,徽之祁門人。登進士第,積官為虞部郎官。靖康改元,召見,獻河北邊防十策,直龍圖閣、知相州。是冬,金人陷真定,詔徙真定帥司于相,俾伯彥領(lǐng)之。
高宗以康王使金至磁,時金騎充斥,嘗有甲馬數(shù)百至城下,蹤跡王所在。伯彥亟以帛書請王還相,躬服橐?,部兵逆王于河上。王勞之曰:"他日見上,當首以京兆薦公。"其受知自此始矣。未幾,王奉蠟書,開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以伯彥為副將。王引兵渡河,謀所向,言人人殊,伯彥獨曰:"非出北門濟子城不可。"王喜曰:"廷俊言是也。"既濟,由大名歷鄆、濟達于南京,奏為集英殿修撰。
北兵薄京城,欽宗詔:金人見議通和,康王將兵,毋得輕動。伯彥以為然。宗澤曰:"女真狂譎,是欲款我?guī)煚。如即信之,后悔何及乎!宜亟進兵。"伯彥等難之。及城破,金人逼二帝北行,張邦昌?立,王聞之涕泣。明年春,王承制除伯彥顯謨閣待制,升元帥,進直學士。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未幾,拜右仆射。
方高宗初政,天下望治。伯彥、潛善逾年在相位,專權(quán)自恣,不能有所經(jīng)畫。御史諫官,下至韋布內(nèi)侍,皆劾奏之。罷伯彥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改提舉崇福宮,尋落職居永州。紹興初,復職,知池州、江東安撫大使。言者弗置,乃詔以舊職奉祠,尋知廣州。四年,帝追贈陳東、歐陽澈。舍人王居正論伯彥、潛善不已,復褫前職。
七年,帝謂輔臣曰:"元帥舊僚,往往淪謝,惟汪伯彥實同艱難。朕之故人,所存無幾,宜與牽復。"秦檜、張浚曰:"臣等已議曰郊恩取旨,更得天筆明其舊勞,庶幾內(nèi)外孚信。"始伯彥之未第也,受館于王氏,檜嘗從之學,而浚亦伯彥所引,故共贊焉。九年,知宣州,過闕,帝謂檜曰:"伯彥便令之官,庶免紛紜。"又曰:"伯彥潛藩舊僚,去國七年。漢之高、光不忘豐沛、南陽故舊,皆人情之常。"伯彥上所著《中興日歷》五卷,拜檢校少傅、保信軍節(jié)度使。十年,請祠,從之。明年五月,卒,贈少師,謚忠定。
初,伯彥既去相州,金人執(zhí)其子軍器監(jiān)丞似,使割地以至相州,守臣趙不試固守不下,遂拘而北,久之乃還;蛟扑浦脷w,伯彥實使人贖之。似后更名召嗣。
宋史?汪伯彥傳翻譯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人?贾羞M士,積累官職到虞部郎官。靖康元年(26),被召見,他獻上河北邊防十條策略,被任命為直龍圖閣、相州知州。當年冬,金人攻陷真定,皇上下詔遷真定帥府于相州,由汪伯彥統(tǒng)領(lǐng)。
高宗以康王的身份出使金國來到磁州,當時到處是金的騎兵,曾有數(shù)百名騎兵到磁州城下,追蹤康王的行跡。汪伯彥馬上用帛書請康王回相州,汪伯彥親自背著裝弓箭的袋子,他的部下在黃河邊迎接康王?低跷縿谒f“:以后見到皇上,一定首先推薦你做京兆尹!蓖舨畯⿵拇顺蔀榭低醯闹娜。不久,康王接到蠟書,設(shè)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以汪伯彥為副將。康王率兵渡河,謀劃將去哪里,人人說的都不一樣,汪伯彥獨自認為“:非出北城門渡過子城不可!笨低醺吲d地說:“廷俊說的對!倍蛇^子城后,由大名經(jīng)鄆、濟二州到達南京?低踝嗾堊屚舨畯┤渭⒌钚拮。
金兵逼近京城,欽宗下詔:金人現(xiàn)在正商議通和,康王率兵,不可輕舉妄動。汪伯彥認為可以。宗澤說“:女真人狂妄奸詐,是想緩兵;如果信任他們,后悔就來不及啦!應該立即進兵!蓖舨畯┑茸钃纤。等京城被攻破,金人逼二帝北去,張邦昌僭位稱帝,康王聽到后流涕。第二年春天,康王秉承皇帝旨意任命汪伯彥為顯謨閣待制,升為元帥、直學士。高宗即位后,提拔他為知樞密院事。不久,被任命為右仆射。
高宗剛即位,天下人盼望太平。汪伯彥、黃潛善一年后擔任宰相,專權(quán)放任,不能提出什么施政方針。御史諫官,下至百姓、內(nèi)侍,都彈劾他們。汪伯彥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洪州知州,改為提舉崇福宮,不久被貶職居住在永州。紹興初年,恢復官職,任池州知州、江東安撫大使。臺諫官認為不能這樣安排汪伯彥,于是詔命他仍以舊的官職去管理宮觀,不久任廣州知州。紹興四年(34),皇上追褒陳東、歐陽澈。舍人王居正不停地論奏汪伯彥、黃潛善,汪伯彥先前的官職也被罷去。
紹興七年,皇上對輔臣說:“元帥府的舊僚屬,往往都謝世了,只剩汪伯彥是共渡難關(guān)的。我的故舊,所剩無幾,應該恢復汪伯彥的官職。”秦檜、張浚說:“我們已商議在郊外祭天的時候取得圣旨,再得到上天對汪伯彥過去功勞的證明,這樣就能使中外信服。”當初汪伯彥沒中進士時,在王氏的館舍,秦檜曾跟他學習,而張浚也是汪伯彥推薦的,所以他們一起替汪伯彥說好話。紹興九年,汪伯彥任宣州知州,他上朝拜見皇上,皇上對秦檜說:“對汪伯彥是隨便任命的官職,希望能免去人們的議論!庇终f“:汪伯彥是康王府的舊僚,離開京城七年。漢高祖、光武帝不忘豐、沛、南陽的故舊,這都是人之常情!蓖舨畯┇I上自己寫的《中興日歷》五卷,他被任命為檢校少傅、保信軍節(jié)度使。紹興十年,他請求任管祠觀的閑職,皇上準許。第二年五月去世,被追贈為少師,謚號“忠定”。
當初,汪伯彥已離開相州,金人抓住他的兒子軍器監(jiān)丞汪似,讓他割地,包括相州。相州守臣趙不試堅守城池,金人就把汪似帶到國內(nèi),很久他才回來。有人說汪似能回來,實際是汪伯彥派人贖回的。汪似后來改名叫汪召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70743.html
相關(guān)閱讀:卡帕達迦河_詩歌鑒賞
立錐莫笑無余地,萬里江山筆下生
敢笑黃巢不丈夫
元稹《斑竹》原文及翻譯 賞析
孟郊《溧陽秋霽》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