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鮑永傳原文及翻譯
后漢書?鮑永傳原文
鮑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時任司隸校尉,為王莽所殺。永少有志操,習(xí)歐陽《尚書》。事后母至孝,妻嘗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
初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不其子孫。都尉路平承望風(fēng)旨,規(guī)欲害永。太守茍諫擁護(hù),召以為吏,常置府中,永因數(shù)為諫陳興復(fù)漢室,剪滅篡逆之策。諫每戒永曰:“君長幾事不密,禍倚人門。”永感其言。及諫卒,自送喪歸扶風(fēng),路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趙興到,聞乃嘆曰:“我受漢茅土,不能立節(jié),而鮑宣死之,豈可害其子也!”敕縣出升,復(fù)署永功曹。時,有矯稱侍中止傳舍者,興欲謁之。永疑其詐,諫不聽而出,興遂駕往,永乃拔佩刀截馬當(dāng)匈,乃止,后數(shù)日,莽詔書果下捕矯稱者,永由是知名。舉秀才,不應(yīng)。
更始二年征,再遷尚書仆射,行大將軍事,持節(jié)將兵,安集河?xùn)|、并州、朔部,得自置偏裨,輒行軍法。永至河?xùn)|,因擊青犢,大破之,更始封為中陽侯。永雖為將率,而車服敝素,為道路所識。
時赤眉害更始,三輔道絕。光武即位,遣諫議大夫儲大伯,持節(jié)征永詣行在所。永疑不從,乃收系大伯,遣使馳至長安。既知更始已亡,乃發(fā)喪,出大伯等,封上將軍列侯印綬,悉罷兵,但幅巾與諸將及同心客百余人詣河內(nèi)。帝見永,問曰:“卿眾所在?”永離席叩頭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誠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钡墼唬骸扒溲源!”而意不悅。時攻懷未拔,帝謂永曰:“我攻懷三日而兵不下,關(guān)東畏服御,可且將故人自往城下譬之。”即拜永諫議大夫。至懷,乃說更始河內(nèi)太守,于是開城而降。帝大喜,賜永洛陽商里宅,固辭不受。
時,董憲裨將屯兵于魯,侵害百姓,乃拜永為魯郡太守。永到,擊討,大破之,降者數(shù)千人。唯別帥彭豐、虞休、皮常等各千余人,稱“將軍”,不脹下。頃之,孔子闕里無故荊棘自除,從講堂至于里門。永異之,謂府丞及魯令曰:“方今危急而闕里自開,斯豈夫子欲令太守行禮,助吾誅無道邪?”乃會人眾,修鄉(xiāng)射之禮,請豐等共會觀視,欲因此禽之。豐等亦欲圖永,乃持牛酒勞饗,而潛挾兵器。永覺之,手格殺豐等,禽破黨與。帝嘉其略,封為關(guān)內(nèi)侯,遷楊州牧。時南土尚多寇暴,永以吏人痍傷之后,乃緩其銜轡,示誅強(qiáng)橫而鎮(zhèn)撫其余,百姓安之。會遭母憂,去官,悉以財產(chǎn)與孤弟子。
建武十一年,征為司隸校尉。帝叔父趙王良尊戚貴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肅然,莫不戒慎。乃辟扶風(fēng)鮑恢為都官從事,恢亦抗直不避強(qiáng)御。帝常曰:“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其見憚如此。
永行縣到霸陵,路經(jīng)更始墓,引車入陌,從事諫止之。永曰:“親北面事人,寧有過墓不拜!雖以獲罪,司隸所不避也!彼煜掳荩薇M哀而去。西至扶風(fēng),椎牛上茍諫冢。帝聞之,意不平,問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張湛對曰:“仁者行之宗,忠者義之主也。仁不遺舊,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釋。
后大司徒韓歆坐事,永固請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為東海相。坐度田事不實,被征,諸郡守多下獄。永至成皋,詔書逆拜為?州牧,便道之官。視事三年,病卒。子昱。
論曰:鮑永守義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矣。恥以其眾受寵,斯可以受大寵矣。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未譬,豈茍進(jìn)之悅,易以情納,持正之忤,難以理求乎?誠能釋利以循道,居方以從義,君子之概也。
后漢書?鮑永傳翻譯
鮑永字君長,上黨郡屯留人。父鮑宣,哀帝時任司隸校尉,被王莽殺害。鮑永年少時就有志氣操守,學(xué)習(xí)歐陽《尚書》。對后母非常孝敬,妻子曾經(jīng)在后母面前叱狗,鮑永立即把妻休掉。起初為郡功曹。王莽以鮑宣不歸附于自己,想誅滅他的子孫。都尉路平承望王莽意旨,制訂殺害鮑永的計劃。太守茍諫掩護(hù)他,召他為官吏,讓他長住府中。鮑永因而多次為茍諫陳述興復(fù)漢室,剪滅篡逆的策略。茍諫屢屢勸戒鮑永說“:君長如果泄露了機(jī)密,全家都有殺身之禍。”鮑永感激他的勸導(dǎo)。茍諫去世后,鮑永為他送喪回到扶風(fēng)路平,于是將鮑永弟弟鮑升收審。新太守趙興到,聽到這些事而感嘆說“:我接受漢朝的封賜,不能立節(jié),而鮑宣被殺害,怎么能陷害他的兒子呢!”命令縣令放出鮑升,恢復(fù)鮑永的功曹職務(wù)。當(dāng)時有個冒稱為侍中的人在傳舍中住著,趙興想去拜謁他。鮑永懷疑他有假,阻止趙興,但趙興不聽而出。趙興乘車前往,鮑永于是拔佩刀截馬的當(dāng)胸,車駕才止。幾天后,王莽果然下詔書搜捕冒稱侍中的人,鮑永于是出了名。薦舉他為秀才,不應(yīng)。
更始二年(24),征召鮑永,再遷其為尚書仆射,代理大將軍事,持符節(jié)統(tǒng)帥兵馬,安集河?xùn)|、并州、朔部,授權(quán)他可以自置偏裨將領(lǐng),行使軍法。
鮑永到河?xùn)|,率軍攻擊青犢,大破之,更始封他為中陽侯。鮑永雖為將軍,但他車衣簡樸,路上人稱其為鮑尚書兵馬。這時赤眉?xì)⒑α烁,三輔道路隔絕。光武即位,派遣諫議大夫儲大伯,持符節(jié)征召鮑永到他住所拜謁。鮑永有懷疑不服從,于是監(jiān)禁了儲大伯,另派使者到長安探聽。當(dāng)他確知更始已死,就發(fā)喪,放出儲大伯等人,被封為上將軍列侯印綬,罷去所有軍隊,頭不著冠與諸將及同心客百余人到達(dá)河內(nèi)。帝見鮑永,問道“:你的部下在哪里?”鮑永離座位叩頭說“:臣侍更始,不能保其安全,實在慚愧以其部下來邀取富貴,所以全部解散了。”帝說“:你說大話!”而內(nèi)心感到不高興。當(dāng)時攻懷縣攻不下來,帝對鮑永說:“我攻懷縣三天了而攻不下來,關(guān)東對你畏懼敬服,可以故人身份親自到城下曉諭于他!彪S即拜鮑永為諫議大夫。鮑永到懷,就說服更始河內(nèi)太守,于是開城而降。帝大喜,賞賜鮑永洛陽上商里住宅,鮑永固辭不受。這時董憲裨將屯兵于魯,侵害百姓,于是拜鮑永為魯郡太守。鮑永到,擊討,大破之,投降者數(shù)千人。惟別帥彭豐、虞休、皮常等各千余人,自稱“將軍”,不肯降。
不久,孔子闕里無故荊棘自除,從講堂至于里門。鮑永感到奇怪,對府丞及魯令說“:現(xiàn)在危急而闕里自開,這難道是孔子要我太守行禮,助我誅無道嗎?”于是大會人眾,修鄉(xiāng)射之禮。請彭豐等共會觀視,準(zhǔn)備因此擒獲彭豐等人。彭豐等也想謀害鮑永,就準(zhǔn)備了牛酒進(jìn)行勞饗,暗中挾帶著兵器。鮑永覺察,親手格殺彭豐等人,擒破其黨羽。帝嘉獎其謀略,封他為關(guān)內(nèi)侯,遷為揚州牧。這時南方大地上還有不少盜寇橫暴,鮑永以官吏百姓們經(jīng)過痍傷之后,就緩以法律以控制人行,告示只誅強(qiáng)暴,對其所裹脅之群眾則予以平定安撫,百姓由此而安定下來。適逢母親去世,辭官,將財產(chǎn)悉數(shù)分給了孤弟子們。
建武十一年(35),征為司隸校尉。帝叔父趙王劉良是貴重的尊親,鮑永因事彈劾劉良為大不敬,由此朝廷肅然起敬,莫不警戒慎重。于是招扶風(fēng)鮑恢為都官從事,恢也抗直不避強(qiáng)暴。帝常說:“貴戚們應(yīng)該收斂,以避二鮑!逼渫勅绱。鮑永行縣到霸陵,路經(jīng)更始墓,引車到東北墓地,從事勸諫他不要去。鮑永說“:我曾北面以侍更始,豈有過墓不拜的道理,雖由此獲罪,我也有所不避的!庇谑窍掳荩纯薇M哀而去。西至扶風(fēng),殺牛上茍諫墓冢。帝聽到了,心里有些不平,問公卿道:“奉使這樣做是為什么呢?”太中大夫張湛回答說“:仁是行為的根本,忠是義的主骨。仁不遺舊,忠不忘君,這是很高尚的行為。”帝的意見于是消散了。后來大司徒韓歆因直言被罷官,鮑永固請免其罪不得,以此違背帝意,外出為東海相。又以測量田地不實,被征,諸郡守多下獄。
鮑永到達(dá)成皋,詔書迎拜鮑永為兗州牧,于是便道上任。任州牧三年,病卒。
史官評論道:鮑永對故主更始謹(jǐn)守忠義,這就可以侍新主了。他以其部眾受寵于光武為恥,這就可以受大寵了。至于言者雖誠心,而聞之者沒有理解,這豈不是歌頌茍進(jìn)之言,易以情納,而正直違背人意之言,難以讓人理解嗎?如果能夠循著道理來解釋利害,居心方正以從義理,那就是君子的度量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73535.html
相關(guān)閱讀:語法學(xué)家和舵手之爭_詩歌鑒賞
杜甫《猿》原文及翻譯 賞析
戰(zhàn)國策?燕一?初蘇秦弟厲因燕質(zhì)子而求見齊王
曾鞏《西樓》原文翻譯及賞析
晶瑩的星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