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原文及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原文及譯文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注釋

、天長地久;長、久:均指時間長久。

2、以其不自生也:因為它不為自己生存。以,因為。

3、身:自身,自己。以下三個“身”字同。先:居先,占據(jù)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4、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詞作動詞用,使動用法,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5、邪(ye):同“耶”,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lǐng)先;將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賞析

《道德經(jīng)》第七章也是由道推論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為進的思想主張。老子認為:天地由于“無私”而長存永在,人間“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過其門而不入,人民擁戴他為天子。

老子用樸素辯證法的觀點,說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統(tǒng)一的,利他往往能轉(zhuǎn)化為利已,老子想以此說服人們都來利他,這種謙退無私精神,有它積極的意義。

這一章繼第五章之后,再一次歌頌天地。天地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是“道”所產(chǎn)生并依“道”的規(guī)律運行而生存,從而真正地體現(xiàn)道。老子贊美天地,同時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觀念中,所謂人道,既以天道為依歸,也就是天道在具體問題上的具體運用。這一點,是老子書中經(jīng)常發(fā)揮的觀點,在本章里,他就表達了這種觀點。接下來,老子以“圣人”來說明人道的問題。圣人是處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對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養(yǎng)性,而且要切實效法天地的無私無為。對天地來說,“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睂κト藖碚f,“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边@其中包含有辯證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說明對立著的雙方在互相轉(zhuǎn)化。通俗地講,老子所贊美的圣人能謙居人后,能置身度外,他不是對什么事都插手,而是從旁邊把事情看清了再幫一把,反而能夠站得住腳。這種思想,有人認為是為人處世的智慧,以無爭爭,以無私私,以無為為;也有人指責老子學說中多講詐術(shù),尤其是“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們引用為論據(jù),認為圣人想保住自己的權(quán)位,卻用了狡詐的方式,耍了一種滑頭主義的手腕,等等。仁智互見,在《道德經(jīng)》書的許多觀點來講都是如此。對各種解釋可以姑且存之,經(jīng)比較研究,終究可以找到切合實際的觀點!纠献拥赖陆(jīng)第八章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93175.html

相關(guān)閱讀:拉伊莎_詩歌鑒賞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季節(jié)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