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教案(2013年人教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語文教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第 七 單 元 整 體 教 學 設 計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片綠綠的爬虎》和略讀課文《烏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稙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講述了少年周恩在感受到中華不振的現(xiàn)實之后,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事;《那片綠綠的爬虎》是作家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請他到家中做客的事;《烏塔》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一個人在歐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則以書信的形式,講了一個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請教如何與人和睦相處、平等交流的事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別人的成長故事,學生在閱讀時一定會受到許多啟發(fā),在體驗別人成長經(jīng)歷的同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學習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與別人相處……

在進行本組教學時,應以“成長的故事”為核心,將課內(nèi)外的語文學習資整合起,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語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jié)合起。學習課文,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綜合性學習,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訪問、寫信等多種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齡人成長的故事,還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并在口語交際和習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問題,

以口頭和書面的形式進行交流;在“展示臺”中,用各種形式展示本組語文學習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語文學習的快樂。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3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展示臺”2課時。

學情分析及策略建議:

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他們對世界及自身開始了思索,有所得,也有困惑.本單元的幾篇課文猶如良師,為他們指明方向,解除困惑.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現(xiàn)、角色扮演、想象畫面等,同時要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具體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每課教學的最后中,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單元教學目標預設:

1、 掌握生字新詞,積累詞句。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文中人物的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并產(chǎn)生仿效的意識。

3、 對文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認識和分析。

4、 在體驗別人成長經(jīng)歷的同時,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小 學 部 教 學 設 計

備課時間:11月2 0日

課 題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課時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上課時間: 月 日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并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通過反復朗讀,找出周恩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了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獲

教學重點

學會12個生字,理清課文的順序。

教學難點

找出周恩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談話導入,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讀書?

(2)同學介紹搜集周總理的資料

  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看有關周總理小時候的錄像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diào)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借助工具書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

  (2)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3)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后鼻韻,“范、巡”是前鼻韻。“范、懲”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不能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剛到沈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ㄎ澹⿲W生反復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上課時間:月 日

課時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深切體會“中華不振”的含義,激發(fā)愛國熱情。

2、由文字想象畫面,根據(jù)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梳理周恩的立志歷程,體會到其志向是經(jīng)過成熟思考而確立的。

4、對讀書的目的展開討論,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產(chǎn)生確立志向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周恩的立志歷程。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二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三 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四 課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的?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尤其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伯父與周恩的對話時,“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盀槭裁粗袊瞬荒苋ツ莾,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尊重學生自身的體會,不要強求學生所有的體會都一樣。教師相機的作出指導。如:從“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體會到周恩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盀槭裁粗袊瞬荒苋ツ莾,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體會到周恩是一個善于觀察周邊的事情。

  4.全班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讀第二部分,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

  2.學生讀完課文后,想象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演習當時情景。給學生提供當時的情景: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3.學生演完后,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這樣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貧窮落后,受到列強的欺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

  2.讓學生聯(lián)系全文,體會周恩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寫的內(nèi)容。

  5.讀這部分,你從周恩小時候身上體會到了什么?

。

  1.閱讀關于寫周恩總理故事的書,從而進一步了解偉人。

  2.將你所了解的周恩總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編短劇、辦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學習的收獲。

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疑惑→目睹→立志

教學反思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小 學 部 教 學 設 計

備課時間:11 月 25 日

課 題

26 那片綠綠的爬虎

課時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上課時間: 月 日

課時目標

⒈理解生字新詞。
⒉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⒊讀通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以一定的速度讀通課文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激趣導入,提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發(fā)生許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終生難忘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與成長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15歲的肖復興和大作家葉圣陶之間,還有那。(出示課題)那片綠綠的爬虎
2、讀題:
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所以讀題目時應該慢一點,意味深長點。(再讀課題。)

 。、簡單交流預習方法:
師:為了學好這篇課文,老師課前讓大家根據(jù)預習目標學習了課文,大家完成得怎樣?

出示預習目標

  。、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⑴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⑵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⑶ 查找資料,了解人物有關的信息
    好,下面老師就先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推薦 親切 平和 平易近人 融洽 黃昏

余暉 蘊含 搖曳 真誠質(zhì)樸 堪稱楷模

 。场⒊椴閭別詞語的意思,并引導用詞說話。

    對于上面的詞語你有什么問題嗎?誰幫助他?

 。、讓我們帶著這些生字字詞仔細讀讀課文,好好想一想課文到底寫了哪些內(nèi)容呢?

  

5、交流討論、理清內(nèi)容。
    課文講了哪些內(nèi)容?

板書:修改作文 邀請做客

第 二 課 時 上課時間:月 日

課時目標

1、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2、由葉圣陶的行為感受其平易近人的人品,明白寫作和做人的道理。

3、深入分析課文對爬虎的描寫,領會題目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寫作和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明白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葉圣陶的平易近人和對青年人的殷切希望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導入激疑

二、品讀悟情:

三、拓展升華

  

1、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6課,請齊讀課題(生讀)。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主要是寫葉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葉老家做客的事)

師:通過這兩件事,作者認識了一位怎樣的作家,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嗎?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2、出示句子,讀讀。

師:同學們,葉圣陶老爺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蜚聲國內(nèi)外文壇的大文學家,一生寫了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堪稱楷模。

3、激疑:

既然是寫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那課文又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虎”為題呢?

請大家再看看文中幾次寫到綠綠的爬虎?劃出,讀讀看,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1、學生自讀課文,在課文上圈劃

2、交流,出示相關句子,生談體會

①“剛進四合院,一墻綠蔥蔥的爬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引導學生將陽光和爬虎與葉圣陶先生和“我”進行對比思考。(把“陽光”照在綠葉上“閃爍著迷離的光點”比作“小精靈”,表面上寫有了陽光,爬虎才能生機勃勃,熠熠生輝,實際上表現(xiàn)出“我”受到葉老鼓勵,充滿了從事文學事業(yè)的信心——已“擁有”那份“心思”。)

a、從作者對爬虎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一種美、生機與活力、作者對葉老的敬佩??????)

b、師:誰能把你的感受讀出? 讀出一種美感,讀得富有生機和活力嗎(指生朗讀、齊讀)

c、師小結(jié):確實是一種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畫面,也可以說,作者在這兒營造著一種美的意境。這美的意境是不是單單由自然景色的美、爬虎那綠綠的美構(gòu)成的呢?(生齊答:不是)師追問: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什么?(葉老人格的美)對!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與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

你能從課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葉老的人格美?

重點引導理解:

Δ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1)生讀,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從哪些句子也可知道葉老批改是那樣的認真?

(3)師:(課件出示修改稿)大家看,這就是葉老先生幫我修改過的稿子,看了這個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葉老先生認真、嚴謹、一絲不茍)是呀,作者看到被葉老先生修改的稿子后,感覺跟大家一樣,他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師:學到這兒,你想說點什么?

(4)朗讀體會,指名讀,齊讀(板書:批改——認真、平和);

師:是呀,葉老先生對這篇作文的修改具體到一個字、詞,足見他的細致認真、一絲不茍!所以作者說:“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引導朗讀描寫爬虎的句子

(5)師:葉老不僅為“我”改了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學生接讀:“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兒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保

師:如果說葉老認真細致的修改令“我”嘆服,讓“我”受益匪淺。那么,這則短短的評語,則——(學生接讀:“樹立起我寫作的信心!)

引導朗讀爬虎的句子

d、初步感受了葉老的人品,我們再讀讀描寫爬虎的句子,看看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有著激動、感動、不安、喜悅)

(小結(jié)過渡)師:是呀,作者正是借生機勃勃的爬虎,表現(xiàn)出“我”受到葉老鼓勵后高興激動的心情,充滿了從事文學事業(yè)的信心。文中另一處寫爬虎的句子在哪呢?

②“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師:這次寫爬虎與剛才所見的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不同?(心情不一樣了)為什么會有改變?

重點引導理解:

Δ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什么時候到,悄悄將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

(1)生讀后,問: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相機板書:交談——親切、質(zhì)樸、

(2)師: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讓你想到什么?

“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呢?——我們的交談

師:你覺得葉老先生會對作者說什么呢?

出示課件:葉老笑呵呵地說:              

(原文對話:“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薄拔覀冎袊艘欢ㄒ闱宄约旱臍v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師:這“期待”是什么?(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師:是僅僅對作者肖復興的期待嗎?(也是對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

師:葉老先生這種親切質(zhì)樸的為人,循循善誘的諄諄教誨,平凡中透露出的不平凡,是我們每個人都終生受用的!你能帶著這種備受鼓舞的心情再讀讀句話嗎?(指生讀)

引讀:的確,我們的交談很??不是……而是……)

師小結(jié):就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讓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走上了寫作的道路。作者的心更是暖暖的,我”開始意識到:“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拔摇睂⒃谌~老認真、一絲不茍的品質(zhì)影響下積極從事文學事業(yè)。

誰想讀一讀讓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看到綠綠的爬虎,讓大家都能體會到作者的感受?

師小結(jié):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綠里跳躍著、閃爍著他的那份高興、那份激動,一份沉甸甸的收獲,一種難以表達的憧憬。正是人品與文品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影響著我,“我”將在葉老一絲不茍、平易真誠的影響下積極從事文學事業(yè)。

4、 體會結(jié)尾的作用:

師:課文還有一處也寫了爬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虎總是那么綠著”。(出示)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嗎?(爬虎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請同學們自由談談自己的理解。

(1、爬虎因陽光照耀而綠,“我”因葉老的教導而深受鼓舞,作者每當想起葉老的教導和期望,就像那片爬虎一樣,總是充滿生氣和活力,所以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虎總是那么綠著”;2、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中,葉老的諄諄教誨使我懂得了許多,特別是對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體的認識和標準,那就是像葉老那樣一絲不茍地寫作、真誠寬厚地待人。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我前進。)

1、課件鏈接,拓展:

正因為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這件事,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后肖復興發(fā)奮學習,充實做人,勤奮寫作,終于成長為當代有名的作家,至今為止,已出版了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的文學大獎。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說〈〈中學生三部曲〉〉、長篇文學〈〈與當代中學生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

2、激情:

師:師恩難忘是每個學生的心聲,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虎,那片綠綠的爬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那片綠綠的爬虎”就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讓我們帶著這份記憶,再一次有感情地讀讀課題。

板書設計

26 那片綠綠的爬虎

修改  ??   一絲不茍

                             堪稱楷模

談話  ??   平易近人

教學反思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小 學 部 教 學 設 計

備課時間:月日

課 題

27*烏塔

計劃

課時

1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上課時間: 月日

課時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新詞,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能對課文的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zhì)。思考作為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自主能力?

4.創(chuàng)新目標:引導學生自學,自己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  

教學重點

1、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zhì)。思考作為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自主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學,自己提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導引目標

二、創(chuàng)設條件

三、組織研究

 四、引導創(chuàng)新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獨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條件

五、反思小結(jié)

六、鞏固提高

七、研究性作業(yè)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烏塔》這篇,這篇大概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回憶。(激發(fā)興趣)

2.學生回顧自己的讀書,敘述故事,展示自學。

1.質(zhì)疑: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游歐洲,這個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嗎?你說說自己是如何看待烏塔的?

2.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根據(jù)同學們的看法不同,現(xiàn)在我們自愿結(jié)組,喜歡烏塔,特別贊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組,其余的在一組,大家分別商討、學習,用書中的語言說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2.展開辯論。

  分組,交流想法。

  兩組之間展開辯論。

3.得出結(jié)論,達成共識。板書:長出獨立的翅膀。

 

  

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搜集的資料,準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談談我們?nèi)绾五憻捵约旱哪芰Α?p>

1.本篇課文學完了,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1.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談出自己的體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同學們你們都去哪里游玩過,哪些地方最喜歡,請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或?qū)懺,或(qū)懳模虍嫯,把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寫下。然后展示給同學們看。

  

板書設計

烏塔

 我眼看烏塔:熱情、執(zhí)著、有愛心、獨立、有理想……

       長出獨立的翅膀

     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學反思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小 學 部 教 學 設 計

備課時間:月 日

課 題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計劃

課時

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點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學難點

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導入新課

二、指導閱讀

三、學習書信格式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談話: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2.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1.自讀回信,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2.交流:

  柯巖老師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你從中悟出了什么?(根據(jù)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含義)

  3.啟發(fā)討論: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結(jié)合自身實際在小組內(nèi)討論。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

小 學 部 教 學 設 計

備課時間:月 日

課 題

語文園地七《口語交際》

計劃

課時

1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上課時間:月 日

課時目標

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做到內(nèi)容充實,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暢。

教學重點

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充實,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暢。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充實,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暢。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 談話引入。

二、閱讀選題。

三、編小品。

四、演小品

通過本組“成長故事”這一專題的綜合性學習,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長故事及回顧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中,有許多感想,又搜集了不少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今天讓我們一起暢所欲言吧!

1、閱讀口語交際的三個提示,想一想你對哪一個話題感興趣,以哪個話題進行口語交際自己最拿手。

2、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自己對三個話題的認識、體會,自己想選哪個話題;ハ鄦l(fā),溝通,拓展思路。然后全班舉手統(tǒng)計選擇話題的情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全班確定一個話題,作為口語交際的中心話題。選擇其他話題的同學保留意見,在課外找選題相同的同學,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根據(jù)統(tǒng)一的相同選題,四人一組,圍坐在一起。以“成長的故事”為題,每組編一個自己或他人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小品,并進行排練。

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

1、選材要典型,充分反映成長過程中的快樂、煩惱、趣味故事。

2、場景要簡潔、自然。

3、人物對話要精當,使用普通話。

4、可以做簡單的化妝,設置簡要的裝飾。

1、學生分組上臺演小品,進行全班交流。

2、全班同學對每組表演的小品進行評議。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小伙伴的長處和進步,善意地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評價。

(2)談談觀看了小品表演后,自己有什么感受,對自己的成長有什么啟發(fā)。

3、小結(jié):大家的小品表演得都很精彩,為我們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故事及成長中的問題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發(fā)。

課題

語文園地《習作指導》

計劃課時

3課時

第 一 、二 課 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并掌握寫一件事作文的知識與技能,記敘有序,中心思想明確。

2、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事物,學習積累習作素材。

3、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用心體驗生活。

教學重點

記敘有序,中心思想明確。

教學難點

把事情寫具體。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導入習作。

二、指導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三、自改、互改作文。

四、定稿謄寫。

同學們在口語交際訓練中,通過編、演小品,回顧了自己或他人成長的故事,F(xiàn)在大家自主選擇習作內(nèi)容,可以寫演的小品,也可以寫自己或他人的成長故事,還可以寫讀《烏塔》的感想,或針對王虹的信中的苦惱,給她寫回信談談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師對三個選項的習作分別做復習指導。

(1)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求:

①選材的內(nèi)容既有趣又能給讀者的成長有所啟發(fā)。

②記敘時,要把事情的時間、地點、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交代清楚,使故事的內(nèi)容完整。

③注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方面的描寫,抓住最能體現(xiàn)有趣和給人啟發(fā)的地方,具體刻畫與描述。

④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

(2)寫“從《烏塔》想到的”習作要求:

①逐字、逐句、逐段地認真閱讀《烏塔》課文所反映的問題,再閱讀習作提示,深入思考,并與自己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想,或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成長中遇到的其他問題,確定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

②、把自己從讀《烏塔》所想到的問題,與準備寫同一話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想到了什么,對自己的所想有什么啟發(fā)。最后確定自己習作要討論的問題。

③在寫一輪的過程中,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事實說話,不要空發(fā)議論、牢騷、自責。

④語言通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觀點正確。

(3)寫信習作要求:

①首先要認真閱讀王虹的信,弄明白信中的問題。再想一想在回信中怎樣回答她的問題,自己還要告訴對方哪些事情。

②寫回信應注意的格式:稱呼、正文、結(jié)尾、署名和日期等五個部分。

③回答信中的問題時,首先要情真意切,對對方的處境情況表示理解與同情,在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時,要少說大話、空話,少談或不談大道理。

④書寫格式正確,字跡清楚工整,讓對方看到信后,覺得你很認真。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作文,起草,教師巡視。

1、回憶從《那片綠綠的爬虎》一中學到的修改方法。

2、放聲朗讀,自己修改習作。

3、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尊重同學,虛心聽取意見。

按照習作要求將修改后的習作謄寫在作文本上。

第 三 時

一、教師習作情況。

二、優(yōu)秀習作展示。

1、介紹習作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

2、對個別問題進行評價。

1、運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yōu)秀習作,并讓優(yōu)秀小作者朗讀自己的習作。

2、全班同學自由發(fā)言評議習作。

(1)首先是本著相互尊重的思想,評議的同學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習作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2)優(yōu)秀小作者尊重評議的同學,虛心接受評議。

(3)評議過程中應始終遵循評議習作,不評議人的原則。

3、發(fā)下習作本,學生認真閱讀老師的圈點及評語,并且與優(yōu)秀習作進行對比,找出問題與差距,自行修改。

4、小組內(nèi)閱讀老師的圈點及批語,相互交流,談談自己對別人的習作和老師批閱的理解、看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

5、再次進行獨立修改,謄寫后準別參加展示臺的展示活動。

《語文園地》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展示臺

計劃時

一時

時目標

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注意總結(jié)。熟讀背誦,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名人名言的理解與運用

教學難點

會總結(jié),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二、日積月累

三、展示臺

1、認真讀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

2、深入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大膽說一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讀書時,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問“為什么”,往往能發(fā)現(xiàn)問題。

(2)解決問題時可以采用:查資料、了解時代背景、聯(lián)系作者的實際情況。

(3)讀書時要深入思考,才能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后,要想辦法解決。

(4)讀書要潛下心,仔細體會、揣摩的詞句以及的描寫細節(jié),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并在語言表達方面有所收獲。

4、想一想自己讀書的過程和方法,你還有哪些發(fā)現(xiàn)?怎樣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又是怎樣解決。

5、結(jié)合實例八自己總結(jié)的讀書方法與同學們交流一下。(讀書方法很多: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咬文嚼字……”

6、討論邊讀邊想的讀書法納福怎樣運用。

7、鼓勵學生養(yǎng)成不斷總結(jié)讀書方法,并且與他人交流的好習慣。

1、自由朗讀、反復吟誦名言。

2、小組交流各自對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4、背誦名言。

5、搜集名言。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其他名言及含義,在外舍宮內(nèi)或中搜集名言,準備一個筆記本,摘記名言,寫學習民諺的體會,注意平時積累。

6、利用名言。在板報移交,每周寫一句名言;把名言寫在自己喜歡或?吹降牡胤剑屆噪S時激勵自己不斷上進。

1、把優(yōu)秀習作、圖片、手抄報、讀書體會、名言集錦等在展臺上展出,舉辦本劇、生活學習小品的展演,文朗誦、手工制作等。

2、邀請學校、家長參觀展示臺,對展品進行評獎。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單元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iaoxue/10710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