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音樂之都維也納
主備人:紅河鎮(zhèn)小學 劉好慶
導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2.學會本課9個生字新詞,結合上下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體會維也納人民對音樂的酷愛。
4.抓住課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學習本課從幾個方面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寫作方法。
導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理解課內容。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體會維也納人民對音樂的酷愛。
導學難點:學習本課從幾個方面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寫作方法。
導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
導學過程:
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讀課。
2.初步了解課大意。
二、預習學案
(一)初讀課
1.讀準生字字音,認清生字字形;
卑 歐 涯 館 飾 坪 雅 巷 輝
2.讀順每句話,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把全讀通讀順。
3.邊讀邊想,畫出不懂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要做上記號,課堂上解決。
(二)再讀課,邊讀邊思考:
1.想一想:課題中的“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課題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都”?
2.課告訴我們些什么?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2.理解課內容,了解為什么維也納被譽為音樂之都。
一、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又是個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載著這美好的春光,聽著優(yōu)美的樂。今天讓我們踏上維也納之旅,去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一起讀課題。那么維也納究竟在哪?又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音樂之都”就座落在如此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之中,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在開始學習本之初,我們有不少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把維也納叫作音樂之都?這一堂課,我們一起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究。
二、自學
自學要求: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邊讀邊想:音樂之都維也納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維也納為什么能稱得上是世界音樂之都呢?自由讀全,邊讀邊想:課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呢?
3. 課從這四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看了這四個方面,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請學生當老師,向大家提問題)教師板書:
①為什么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②為什么說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的城市?
③為什么說維也納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④為什么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三、想知道答案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認真仔細地讀課,從課中找到答案。將自己讀后的感受在小組中交流。
四、合作探究——體會重點句子,
1.同學們,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與后面幾個句子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哪幾個自然段也是這樣寫的?(突出要寫的主要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能談談你所理解的“搖籃”嗎?再讀課,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古典音樂的搖籃?
五、指導歸納寫作方法
回顧全,思考:1.本篇課是圍繞中的哪一句話寫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保
2.說說課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在學生回憶、整理,有條理地說出四點之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緊扣“音樂之都”從不同方面介紹維也納這座城市的寫作方法!
六、教師小結:
是!維也納每天都沉浸在悠揚的樂曲之中,難怪人們說:“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失去了音樂,維也納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學完課,你一定會對美麗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由衷地贊嘆吧!請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課題吧!
七、主題學習:
學習主題學習叢書《千載余韻》,要求:
1.自讀學習叢書中“都市漫步”這一部分,通過讀書,你又知道了哪些國家的風光?
2.你對那一部分最感興趣,為什么,和同學交流一下。
3.你還積累了那些好詞好句,和同學交流。
課堂檢測
1.我會連
波光粼粼的 圓舞曲 譜寫 音樂會
優(yōu)雅輕快的 多瑙河 陳列 樂
美觀大方的 協(xié)會大廈 放置 樂譜
金碧輝煌的 歌劇院 舉行 胸像
2.我會填
(1)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 )之都,是歐洲( )的搖監(jiān),是一座( )的城市。
(2)18世紀以,世界上 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 )、舒伯特、施特勞斯等,都在這里度過( )音樂生涯,譜寫了( )優(yōu)美的樂.
3.照樣子,寫句子: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1)少年宮是( )的搖籃。
。2)( )是( 。┑膿u籃。
。3)( 。┦牵ā 。。
課外拓展:
1.課外搜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請設計一個中心句,然后練習圍繞中心句從各方面展開敘述。
板書設計:
16.音樂之都維也納
↓
古典音樂的搖籃
↓
用音樂裝飾的城市
↓
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
世界著名的歌劇中心
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iaoxue/3981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