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單元 購 物
一.單元目標:
1.在購物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元、角、分及相互關系。
2.在購物情境中進行有關錢款的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購物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了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使他們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如,本單元通過“買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內容的學習重點不應該放在記憶元、角、分的進率及互換方法上,而應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一年級小學生比較缺乏獨立購物的實際經驗,因此,教材創(chuàng)設了“小小商店”的情境,組織學生在模擬的購物活動中,運用已學的加減法知識獨立進行算錢、付錢、找錢等實際操作,體驗付錢或找錢方式的多樣性,體會應付的錢、付出的錢與應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系,體會正確計算應付的錢或應找回的錢都是加減法在購物中的重要應用。
三.課時:
本單元課時安排:5課時
題 目買具
教 學
目 標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初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3、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
教學
重難點讓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 學
準 備
學具課 時
安 排1
教 學 過 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當你們要做一年級小學生走進學校的大門時,你們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買書包,買具。 板書:買具 哪些東西是具呢?學生回答,老師出示圖。
1 角 8角 5角 1元2角 2角
橡 皮 尺子 鉛 筆 轉 筆 刀 練 習 本
6元5角 1元 9元8角
鉛 筆 盒 元珠筆 水彩筆
二、組織學生活動
1、說一說購買以上這些具需要哪些面額的人民幣。出示價錢,學生認讀。
2、認識人民幣。 出示圖
紙 幣
硬 幣
3、說一說你的學習具的價格。
4、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兌換人民幣的游戲。
老師舉例:
5個2分硬幣可以換1角
5、在小組說的基礎上,歸納小結
1元=( )角 1角=( )分
三、課堂練習:
1、1元錢可以買哪些學習用品?
(1)可以買 塊橡皮
(2)如果買一把尺子,應找回
(3)要買一個轉筆刀,還差
(4)想買一塊橡皮、兩把尺子、一本練習本,錢夠嗎?
2、填一填
(1)伍元能換 張壹元
貳元能換 張壹角
伍角能換 張貳角和 張壹角
(2)1張壹元+1張貳元+一張伍元= 元
3張貳元+1張伍元= 元
2張貳元+3張壹角= 元 角
四、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我們怎樣愛護人民幣
板 書 設 計
買具
(黑板貼圖)
修改及補充內容
教學反思
題 目 買衣服備課人
教 學
目 標
1、認識各種大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進一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 學
重 難 點認識各種大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教 學
準 備
學具課 時
安 排1
教 學 過 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小明的媽媽要過生日了,她想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于是她到了服裝店打算給自己買一件上衣和一條裙子。請同學們看課中的元題插圖
板書: 買衣服
一件上衣多少元? 59元
一條裙子多少元? 36元
小明媽媽給售貨員多少錢?
二、認識大額人民幣
1、出示圖
2、說一說是多少錢?
3、小組討論:
(1)媽媽手里的錢夠買一件上衣和一條裙子嗎?
(2)如果你相想買圍巾,你怎樣付錢?
(3)如果你想買一條圍巾和一條裙子需要多少錢, 可以怎樣付錢?
4、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5、說一說這節(jié)課與上節(jié)用錢買東西有什么不同?什么時候需用面額大的人民幣?
三、鞏固練習
1、
能換 張
能換 張
能換 張
能換 張
能換 張 和 張
元
3、小組討論:
有一些
媽媽需要100元錢可以怎么拿?
4、小組匯報
5、數學故事:
通過這個數學故事,使學生感受到儲蓄的功能,培養(yǎng)他們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過年時小紅得到了50元的壓歲錢,于是她去銀行存錢,走在路上碰見了小明,小明問她干什么去?她告訴小明到銀行存錢去,那么一年之后你們猜猜小紅從銀行取出的錢怎么多了?
板 書 設 計
買衣服
(黑板貼圖)
修改及補充內容
教學反思
題 目小小商店
教 學
目 標1.通過購物中的付款活動,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2.通過購物活動,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
重難點通過購物中的付款活動,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教 學
準 備
學具課 時
安 排1
教 學 過 程
一、明確目標,提前準備。
提前幾天布置活動課的準備工作:我們要開展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數學活動,需要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小的商店,并利用所學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進行一次真正的購物。同學們有的要做售貨員,有的要做顧客。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準備,請大家把平時使用過的玩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帶一些作為商品(每人帶2~3樣物品),并制作出這些商品的價格標簽。這些物品的價格你們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調查,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家人,或者根據情況估一估價格、查一查資料。
(購買活動時使用模擬人民幣的學具卡片。)
二、創(chuàng)辦商店,展示商品。
談話:小朋友今天帶了一些物品,打算辦個“小小商店”(板書)。商店設(兒童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3個柜臺。(展示3個標牌)
提問:你們帶的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學習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請同學們分一分,并進行交流展示,并分別把物品擺放到相應柜臺上。
三、購物指南,示范購物。
(1)教師準備,第66頁貨架上的東西,地球儀、字典、書包、具盒、布娃娃、大熊貓等。
提問:如果我要買一輛汽車,應該到哪個柜臺?我有10元錢,夠不夠買?不夠怎么辦?
修改后為:把準備的東西放在講臺上,直觀的進行教學,并直接請小朋友上買一買,這里由教師做營業(yè)員。
(2)如果要買1本字典和1個書包大約要帶多少錢?你是怎樣估計的?估計一下任意買兩樣東西大約要多少錢?
(3)提問:30元錢買1只玩具熊和1個布娃娃夠不夠?為什么?
(4)在具柜臺,5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東西?
你想買哪些東西?你帶了多少錢?夠不夠?小朋友還有什么想說的?
(教學設想:用50元錢買這些物品,最多能買幾件,也要通過討論形式,應該買價錢比較便宜物品)
(5)通過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讓顧客自主選購物品,同時請其他學生觀察上臺購物學生的買賣過程。討論:你認為在購物中應注意什么?
小結:
①顧客首先要確定買什么東西,屬于哪一類商品,再到相應的柜臺找到該商品,了解商品的價格,同時要根據需要購買,不要浪費。
②要根據自己手里的錢確定怎樣付款,售貨員則要根據商品的價格和顧客付的錢數計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錢。
四、現場購物,體驗成功。
談話:我們已經了解有關購物知識,現在我們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教師可以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的售貨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購買商品。在活動過程 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fā)生錯誤。例如,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沒有找錯零錢,售貨員則要檢查顧客所付出的錢數;顒又校绻l(fā)現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修改:營業(yè)員可由原的一名改為兩名學生
五、匯報討論,活動總結。
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并對出現問題進行討論。
(1)匯報一下活動中提出了哪些問題或遇到了哪些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讓大家討論一下。這種解決問題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你原有多少錢?買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錢?現在還剩多少錢?判斷一下算得對嗎?
(3)請小售貨員匯報結果:一共賣出多少東西?收入多少錢?
六、實踐平臺,拓展提高。
紅紅到超市買東西,他付給營業(yè)員50元的人民幣,營業(yè)員找給他5元錢,請你說一說他可能買了下面哪幾樣東西?
汽車38元 飛機5元 沙灘玩具10元 布娃娃30元 手電筒2元 紙扇3元
修改:這個環(huán)節(jié)要突出學生學會購物的策略。
板 書 設 計
小小商店
(購物活動)
修改及補充內容
教學反思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iaoxue/41461.html
相關閱讀: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