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三 年級( 上 冊) 教 案
要求
1.識字與寫字
(1)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2)認識240個生字,會寫300個生字及教參中要求的帶生字的詞語。
(3)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整潔。
2.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能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段落。
(2)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逐步做到邊讀邊思考。
(3)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注重詞語的運用和積累。
(4)能聯系上下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體會課中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點句,理解自然段的內容。
(6)能初步把握課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7)體會逗號、句號的不同用法,學習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3.習作
(1)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把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經歷過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話寫下,并能讀給別人聽,與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學寫觀察日記、請假條兩種應用聞。
(3)看圖作,能根據多幅圖展開想像,把圖中描繪的內容寫清楚寫明白。
(4)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引號等常用的標點符號。
4.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培養(yǎng)講普通話的習慣。
(2)在交談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講清楚;聽的同學要認真傾聽,有不明白的聽完后再提出;在交談中養(yǎng)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5.綜合性學習
(1)結合語學習,觀察生活,觀察社會。
(2)在兩次“語大課堂”活動中,要精心準備,積極參加。在活動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動口、動腦、動手,把活動——表達交流——習作結合起。
2009-2010 學年度 下 學期 語 學科進度表
周別教學內容(課或或單元)教學活動時數備注
1導言——1、大海的歌
22、帽子和鳥窩——4、沙灘上的童話
3語百花園一——6、蝸牛
47、寓言兩則中秋節(jié)
58、好伙伴——語百花園二運動會
6語百花園二國慶節(jié)
79、電腦棋手——10、走馬燈的奧秘
810、走馬燈的奧秘——語百花園三
913、古詩兩首——15、錫林郭勒大草原
1016、趙州橋——語百花園四
1117、七顆鉆石——19、傾斜的傘
1220、一顆豌豆——語百花園五
1321、群眾也在淋雨——23、“神童”的秘訣
1424、說話算數——語百花園六
1525、古詩兩首——27、一個小村的故事
1628、南極,一片凈土——語百花園七
1729、炎帝創(chuàng)市——31、阿凡提的故事
1832、哪吒鬧!Z百花園八元旦節(jié)
19復習
20復習
21復習
22期考
教案
課名導言課新授課1課時
教學目標1、分析本冊所學內容,使學生對本冊所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2、提出本冊學習要求,并規(guī)范課前預習和課前五分鐘要求。
3、老師提出本學期每個學生的希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今天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三年級的學習了,三年級的同學們在學校已經是哥哥和姐姐了。應該在各個方面都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給小弟弟和妹妹們做出榜樣。這個學期的學習內容比原我們所學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們先一起看看課的目錄。大家翻開書
二、分析本冊所學的內容
師:我們先看看從目錄上看這個學期我們一共要學習多少篇課?
師:除了課外還有我們熟悉的一個學習內容那就是——語百花園
師:說得對,在這個美麗的百花園里,大家都可以學習到豐富的語知識,我們要向勤勞的小蜜蜂那樣,勤勞地在這些物產豐富的百花園里吸取豐富的知識,并不斷地積累下,就可以釀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這個蜂蜜誰知道是什么?
師:此外,為了幫助大家學習好漢字不但會寫還要會靈活運用,所以編這本書的叔叔阿姨們還幫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識字。而且每次識字里都有好聽的兒歌,還有許多的好聽的故事,聽了老師的介紹大家想不想趕緊學習到這些知識。
師:可是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把這些知識都學會呢?下面我們要一起想想辦法出出主意。
三、總結提出學習的要求
生述,師小結板書。
1、課前要認真預習。(1讀2劃3想)
1讀就是在學習每一篇課之前都要把課和課后的生字讀五遍,如果五遍讀完還沒有讀通順和流利那就再讀五遍,直到自己讀給自己的家長聽他們覺得滿意了才行。讀好了之后,每篇課都要給家長簽字,怎么簽呢?XXX已經讀了課()遍,讀得()流利。2劃那就是讀好了書之后還要把每個自然段的序號標出。還記得怎樣去找自然段嗎?(對,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劃出了自然段的序號第二項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還有一劃是什么呢?(對了,我們還要把每一課里的生詞給劃出)怎么樣知道哪個是生詞。浚▽α,翻開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課里找,只要能與生字組成詞的我們就叫它——生詞)比如:第一課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個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勤奮求學而不用心思考,最終還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心中有疑問而不想辦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學的知識就會一點一點地忘光。
所以我們不但要做個會學習的人,更要做個會思考的人,會提出問題并能解答問題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讓老師和同學欽佩的人。所以我們在預習時還要學會想,想什么?(有很多,比如:課后的思考題,還有對課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詞語啊句子啊,我們都可以用這個寶貝?,對啦,用它記錄下,去問問爸爸、媽媽、老師,甚至同學之間也可以,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提出我們大家一起幫解答,也讓我們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快樂的果實。
2、課前預習我們會了,接下還要注意什么呢?對了,課堂上的學習。上課專心聽課可是學好知識和本領的關鍵。上課學習也有個小竅門:1聽2想3筆記
3、提出課后復習的要求
認真作業(yè),勤讀背書,認真寫字,勤寫日記,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課前五分鐘的學習要求
四、老師提出本學期每個學生的希望。
師:老師相信大家經過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教案
課題 1大海的歌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2課時
教
學
目
標1.理解課內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潮聲、玉鏡、仰頭、翻滾、奔騰、琴師、湊出、漁帆”等詞。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
學
重
點理解課內容,了解大海的神奇與變化多端。發(fā)展想象力。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
學
難
點有感情地朗讀課,了解大海的特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教學手段、方法談話、討論、交流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fā)情趣。
(一)教師導語:同學們,見過大海嗎?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大海的風光吧!
(二)初談對大海的感受。
看了錄象,再結合你見過的大海,說一說你感覺到大海怎樣?
(三)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組描寫大海的詩歌。齊讀課題。
(四)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一).自由讀課,認識生字詞:帶著問題我們讀一讀課。首先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認識中的生字。把課讀熟。在自己認讀的基礎上,出示,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二)指名讀課,糾正字音。
(三)課中有幾首詩?每首詩中的大海給你什么感覺?你最喜歡哪首詩中的海?
三、朗讀課,讀中感悟。
1.自由讀你最喜歡的那首詩,想想你為什么喜歡這首詩?
出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1)這首詩讓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點?
(2)你最喜歡哪些語句所描寫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樣?試試怎樣讀出你的感受?
(3)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別人幫助解決。?
2.根據喜歡的不同內容自愿組合,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
3.小組匯報、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個人修改
計A播放錄象一:天水相連,蔚藍一片的情景。
B引導學生朗讀,品味:玉鏡、翻滾奔騰、往穿梭等詞語,想象其描繪的情景,從而讀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風的神奇:
A出示填空:
B思考:為什么用省略號?還會怎樣?[引發(fā)想象]
C仿照這首詩的語句說一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靜的神奇:
A播放錄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靜的海面上)幫助學生理解風平浪靜的景象和“抱著明月”、“背著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讀、評議:
四、朗讀課,選背詩句。
1.自愿結合小組,合作朗讀課。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背誦。
五、拓展活動:
收集有關大海的詩,了解有關大海的知識,小組合作辦一期關于大海的手抄報。
第二課時
1、復習會認字。
2.學習會寫字。
(1)自主學習12個生字。(讀準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2)小組合作討論。(音、形、義、寫。)
(3)小組匯報,教師點撥:“”與“紋”、“朝”與“潮”、“鏡”與“境”的對比、區(qū)分。
(4)學生選出最難寫的字,師生探究。
教師板書:滾(注意右邊的間架結構:上、中、下三部分長短、寬窄進行畫線比較。)
部件拼擺,實物投影展示、評議。
(5)學生練寫,小組交流、評改。
3.檢查背誦情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iaoxue/50983.html
相關閱讀: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