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冊《詹天佑》第 2課時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語文教案 來源: 網(wǎng)絡

來源

第12冊《詹天佑》第 2課時教學設計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 12冊《詹天佑》(第 2課時)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詹天佑》一文,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xiàn)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最后的方法安排的。全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第二部分,從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來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起因;接著,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后,講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這一結果,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第三部分主要寫今天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層次清晰,內容生動,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贊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秀教材。

學情分析: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寫人的方法,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聯(lián)系上下文,人物的特點等,。但邊讀邊想、邊讀邊做簡單批注,對學生來說仍是難點。課文所敘述的事件發(fā)生在清朝末年,當時當?shù)氐那闆r距離學生實際較遠,當時的人和事學生了解甚少,真正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學生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

2. 結合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3. 理解重點詞語,能做簡單批注。

4. 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閱讀寫人的。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能做簡單批注。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有感情地讀,以多種方法輔助讀,督促學生讀中思考、理解:抓統(tǒng)領全篇的問題,默讀批畫;抓文中的重點詞句,品讀理解;抓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部分,自讀畫圖;適時補充資料,把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自主探究與接受性學習有機整合。

教學理念: 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閱讀的機會,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上的主體地位,力求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理解語言文字;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先通過自主讀書、標畫、批注、畫圖、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從對人物的粗淺認識導向深入、準確的認識,再通過人物評價的方式讓學生表達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查閱相關資料;教師準備所用的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詹天佑》,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鞏固寫人敘事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人物所做的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張鐵路,在什么情況下修,怎樣修,這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二、細讀理解

(一)說說詹天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是怎樣評價他的?(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隨機板書:杰出 愛國)

“杰出”什么意思?(才能、成就出眾,超過一般)課文哪些內容表現(xiàn)了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品格呢?

出示自學提示:細讀課文,畫出文中表現(xiàn)詹天佑杰出與愛國的內容,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惑,用詞、短語或簡練的句子批注在空白處。(注意:閱讀寫人的,要抓住事件,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tài),去體會人物特點。)

(二)交流、合作,深入理解、體會。

1.毅然接受任務

“毅然”怎理解?(果斷地、堅決地。)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果斷地、堅決地接受任務?(帝國主義國家阻撓,爭奪鐵路的修筑權,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結合資料深入理解“控制我國的北部”。)

“要挾”什么意思?(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文中指帝國主義國家利用中國科技落后的弱點,強迫中國答應修筑京張鐵路的要求。)他接受的是一項怎樣的任務?(抓住“高山深澗”“懸崖峭壁”來理解)

小結:詹天佑就是在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下,在國內科學技術極其落后的情況下,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這一艱巨的任務,而且是“毅然”接受了。就在這樣的行為中,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拳拳愛國心。

2.開始勘測線路

詹天佑是怎樣勉勵工作人員的?從他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什么?(他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批注“嚴謹”、“語言”;板書:語言)

他又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從中,我們又感受到什么?(他身先士卒、不怕困難;時刻想著不能讓外國人譏笑我們,不能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批注“身先士卒”“ 不怕困難”“以國家為重”;板書:行動、心理)

3.開鑿隧道, 設計人字形線路

同學們預習時畫出了示意圖,請你再細讀5、6自然段,確認示意圖無誤后和同學交流一下,說說詹天佑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辦法,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詹天佑杰出的創(chuàng)新智慧)

4.提前竣工

指導朗讀: 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提早兩年,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教師引讀:

當?shù)蹏髁x國家對鐵路的修筑權爭奪不休時,他們提出條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

他們以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

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一家外國報紙則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可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提早兩年。

(三)拓展閱讀,領悟寫法。

修筑京張鐵路,歷經將近4年,在那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詹天佑遇到了無數(shù)的困難,你知道他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引導學生結合課外資料談談。)

工程技術人員缺乏,技術、設備落后 ,資金不足,帝國主義的搗亂等等,作者卻只選取了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提前兩年竣工這幾個片段來寫,為什么?(最能突出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這就叫選取典型,突出人物特點。)

這幾個內容調換一下順序行嗎?(這是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起因---前期準備---修筑的過程---結果。)

三、評價人物

1.今天,我們乘火車去八達嶺,過青龍橋車站,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那就是詹天佑。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人稱詹天佑為“中國鐵路之父”,周恩來稱贊他“中國人的驕傲”,請同學們拿起筆,寫寫你心目中的詹天佑。提示:結合課文中所描述的事例,結合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及自己的感受來寫。

2.在交流中,教師緊扣評價人物的方法肯定學生寫得好的地方,提出不足及修正的方法,再次教給學生如何評價人物。

四、領悟寫法

詹天佑的令我們感動,他的杰出與愛國令我們敬佩,作者的也寫得好。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選材、安排材料,突出人物特點的?同為寫人的,與《窮人》有哪些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呢?先想一想,小組交流,再指名說說。

選擇材料方法
連段成篇方式
刻畫人物方法

窮人

詹天佑
【教學反思】
一、以課外促課內,以課內帶課外

這篇課文的時代背景距學生較遠,學生不易理解,不過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搜集資料的能力,因此在課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1.了解詹天佑,特別是他和鐵路的淵源;

2.了解京張鐵路修筑的前前后后,了解它的重要性;

3.了解清末國家的狀況;

4.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種種困難,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與杰出,體現(xiàn)大語文觀。

課中適時補充資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對“爭奪鐵路的修筑權”“控制我國東北部”的理解,教師出示資料后,學生對這條鐵路的修筑權的重要性,對詹天佑的愛國就有了深入的認識。修筑鐵路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在學生列舉的諸多的困難中,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選取典型事例這一表達方法。

二、在閱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學會閱讀

上課伊始,我?guī)ьI學生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鞏固復習了寫人敘事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在自學提示中提示閱讀寫人的的方法:抓住事件,抓住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來理解人物,體會人物特點。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在明白了人物特點的基礎上,感悟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法表達的:如理解課文的第2、3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的愛國情懷是在毅然接受任務的行為中體現(xiàn)的,理解4—6自然段,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則體現(xiàn)在勘測線路時對工作人員嚴格要求的的語言中,在親自帶領學生攀山越嶺的行動中,在遇到困難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的心理活動中,在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典型片段中。

在課尾的中,我抓住“有力回擊”帶領學生把7、8自然段與2、3自然段聯(lián)系起來,在滾動讀中引導學生感悟到的內在聯(lián)系。

“寫寫你心中的詹天佑”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落實六年級的閱讀訓練——評價人物,在提示中在交流中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寫法異同的比較”的設計,意在教給學生寫人的表達方法。

三、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

課始回顧內容,說說詹天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整體感知人物特點——杰出、愛國,拎出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旨。理解交流中,緊扣“杰出”“愛國”來組織教學,自始至終環(huán)環(huán)緊扣這兩個詞讀課文,從中突出重點,突破其難點。最后再回到整體,使教學形成一個整體,體現(xiàn)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

四、力求把學文課上成讀書課

教學中,我努力以讀為主,帶領學生在讀中理解,把理解到的讀出來,努力打造讀書的課堂,思維的課堂。在學生初步感知詹天佑杰出、愛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在讀中勾畫、批注,通過品味人物的言行心理,進一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情懷。

教學5、6自然段時,讓學生對照文字畫一畫,畫出施工圖,演一演火車是怎樣的“人”字形線路上運行的,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yǎng)自主讀書的能力,發(fā)展了想象力和思維力;〞r不多,再次加強了對詹天佑“杰出”才能的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iaoxue/7867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