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草原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語文教案 來源: 網(wǎng)絡


16、草原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文語句優(yōu)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要加強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設計時注重圖文并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草原的美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課堂上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教學難點
弄清課文記敘順序,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輕松掌握生字、檢查把課文讀生動、讀流利。
2、注重圖文并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讓學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樣示范法,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名勝舉不勝舉,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湖,無不令我們神往,而那遼闊的草原更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范讀,出示多媒體課件。(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
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老師帶著同學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
(草原離學生太遙遠了,教師配上美麗的多媒體圖畫,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為理解課文作好了鋪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決。
2、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nèi)容?
(理解課文要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桌互相每人讀一自然段,檢查字音讀正確與否,讀得流不流利。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br>(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學生更有興趣,檢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
四、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理解重點的詞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文識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沒那么枯燥。)
五、寫生字
1、請學生在黑板上范寫兩個容易寫錯的“澀”。
2、學生寫生字。(描紅、在生字本上寫一個)
3、學生對照書本自己評析、同桌互相評析,推薦寫得好的讓大家欣賞,說明推薦的理由。
(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激發(fā)學生寫字的欲望。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nèi)プ约m自查,共同進步。)
六、質(zhì)疑、
(“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表現(xiàn),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書設計:
   風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展開想象,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情境。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民族團結(jié)的贊頌之情。
教學方法
1、從讀入手,以讀,貫穿本文教學的始終,體現(xiàn)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感、悟生情的設計理念,既讀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風貌,又要讀出熱情友好的蒙漢情深。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
4、在課堂上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5、利用講練的方式,學習并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檢查讀音。
2、課文寫了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呢?(風光美、人情美)
(鞏固檢查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起到以舊帶新的作用。)
二、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一)老舍先生用他的筆給我們“畫”出一幅怎樣的草原風景畫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寫草原的?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說說你的感受。
品讀感悟,重點指導理解:
1、“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觀看兩幅中國畫,明白“渲染”就是用顏色涂抹,“勾勒”是用線條勾邊兒。“不用墨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得沒有明顯的界限!按渖鳌,是說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綠顏色濃厚,就像要流下來一樣!坝,是“將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輕輕流入云際”。這里是說,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仿佛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你覺得哪個詞把小丘寫活了呢?小丘本不會動,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流字,這是為什么?)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你從一碧千里讀出了什么?為什么草原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而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fā)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自主參與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有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學起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欣賞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加深體會草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草原真是美不勝收,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我們再次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同學們,此次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嗎?
2、老舍先生的感受呢?
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感情。這兩句話能調(diào)換嗎?為什么?
3、理解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4、這里除了寫老舍先生的感受還寫了什么東西的感受呢?駿馬和大牛會回味嗎?如果牛馬真的是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它們可能會回味些什么呢?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說得多好!那如果它們不會回味,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把駿馬和大牛人格化了,借物抒情的寫法。)
5、課后練習3,體會兩個“回味”的意思。
(學生閱讀,一要理解作者的思維,二要學習作者怎樣表達他的思維結(jié)果。教師要引導學生走近作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對話,產(chǎn)生共鳴,觸動學生的心靈,有感而發(f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來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而努力。)
三、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一)過渡:這一段大家都學得非常好,從閱讀學習中,我們了解了情景交融的寫法,也通過你們的朗讀,情景交融地學習了課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體會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繼續(xù)往下學習草原人情美部分。請同學們?yōu)g覽一遍2至5自然段,概括一下課文抓住哪幾方面反映草原的人情美的?
(二)匯報交流,概括第一件事的小標題。交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這部分其他的內(nèi)容。
(三)課文通過哪些具體的句子、詞語表現(xiàn)草原的人情美呢?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說說自己的感受。邊說邊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匯報交流,重點引導理解體會: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歡迎遠客。
2、他們端上了奶茶奶豆腐,而且喝酒時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舉杯敬酒,那么誰能用一個詞把你也舉杯我也舉杯,不斷地敬酒這個情節(jié)描述出來?(頻頻舉杯)
3、理解“會心”包含著什么?
(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導讀與自學相結(jié)合。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讀與思考相結(jié)合,邊讀邊品,讀得投入,讀得深入,自然就能獲得深刻的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在小組里探討交流,形成了一種寬松的學習氣氛,自然而然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暢所欲言,毫無顧忌,實話實說。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體會、感受都給予鼓勵和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體驗自主、自信和自身價值,讓每個學生都產(chǎn)生主人公的自豪感,教師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四、品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精彩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qū),那已經(jīng)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斜陽”指的是?這個“話”是什么意思啊?跟夕陽話別?這是一句倒裝句,什么是倒裝句呢?(為了強調(diào)、突出等目的,顛倒原有的語序。)舉一些倒裝句的例子:《珍珠鳥》的第一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只珍珠鳥!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第一句:“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薄霸捫标枴睆娬{(diào)了什么呢?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
2、他們會談些什么呢?會做些什么呢?請你展開想象,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境。
(對于學生難理解的句子,教師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不能生搬硬套地把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句詩句中,當學生理解了這句倒裝句倒裝的作用時,學生就比較容易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了。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再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方式,在腦子中再現(xiàn)作者構思時的種種人物、情節(jié)、情景的畫面,然后充分表達出來,所有的情感都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水到渠成,充分感受到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體會到民族大團結(jié)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jié)。寫景,通過寫景然后怎樣?(抒情)
寫事,通過寫事,然后怎樣?(抒情)
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了什么情感呀?蒙漢兩族的友誼,這種友誼使作者怎么樣?你們說,看到風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這么熱情,他對整個草原怎么樣?(愛)
(教師的總結(ji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既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手法,又升華學生的情感。)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1、2自然段。
2、推薦課外閱讀:老舍的《林!,運用這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有些內(nèi)容不是通過一節(jié)課就能教給學生的,因此教師要以教材、以課堂教學為橋梁,做好課內(nèi)外的銜接工作,鼓勵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主動獲取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只有廣泛、科學地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性情,砥礪意志,促進身心發(fā)展,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增加了知識的含量,切實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益。)

板書設計:


高歌
風光美低吟蒙漢情深何忍別
16、草原 迎客 情
人情美相見天涯碧草話斜陽
款待
聯(lián)歡


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iaoxue/8120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