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有什么好的預習技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課前預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課前預習是一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學習語文做好課前預習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語文預習技巧,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語文預習技巧

  1.默讀

  拿到一篇新課文,由于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采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一個什么人,描寫了一些什么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準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2.查問

  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還可以查一些課外資料。

  3.朗讀

  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用嘴讀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nèi)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4.摘抄

  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

  5.思考

  通過一系列的預習活動,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還應該靜靜思考一下,這篇課文在文字上、語句上、內(nèi)容上、知識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

  小學語文預習步驟

  一、以讀為主,發(fā)現(xiàn)問題。

  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掉字、不讀破句子,并能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资ト苏f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但能收獲知識,還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發(fā)現(xiàn)問題,還能淘冶自己的情操,并把這些東西帶進課堂,與同學分享,與老師交流,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著巨大的作用。

  二、作好摘錄式的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課文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符號標出自己喜歡的詞、成語或句子,把好詞美句摘錄在筆記本中,用不同的方式標出不理解的詞句,課堂上先與同學交流看法,然后在請教老師,做到弄懂為止。長期如此,不但能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匯,豐富語文知識,表達能力也會有大幅提高,以至達到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查閱和收集資料。

  在預習時,學生對于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可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字、詞的音、形、義,并將注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于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F(xiàn)在,電腦已進入大多數(shù)家庭,學生可以在網(wǎng)絡上查閱資料,收集與文章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收獲,交流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四、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

  有個別學生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愿花費時間去預習,學習懶散。有的學生不會提問題,針對這種心態(tài),要給學生講清道理,使他們懂得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還重要,然后教給他們提問題的方法,可以從文章的課題提問題,可以根據(jù)課后題提問題,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問題等。然后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記在前置性作業(yè)單上,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孩子們?yōu)榱税l(fā)現(xiàn)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于字詞的,有關于內(nèi)容的,也有關于布局謀篇的,還有關于文章作者的和時代背景的。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真的態(tài)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并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

  總之,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終生受益。

  小學語文預習的重要性

  首先,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們也常?梢钥吹,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習,效率最高。而預習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己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近而使他們能主動去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僅能儲備知識而且還可以形成他們的某些技能。因此可以說,預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要“運用自己的心力,去嘗試了解”新的學習對象。

  比如,要通讀或瀏覽課文,就得默讀或速讀,遇上生詞難字,就要親自動手去翻翻字詞典;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對難解之處就要圈圈點點以存疑質疑;對體現(xiàn)段意和全文主旨的關鍵句、中心句則需標明畫出,對經(jīng)過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處則要做些批注或摘錄;要縱觀全文,就要學著概括段意,編寫提綱?梢姡@一學生自我求知的過程,就是良好讀書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就是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其次,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diào)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nèi)容的準備。預習是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fā)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對一篇課文的預習,學生提前了解了要學習的課文生字生詞、課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識背景,為上課掃除部分知識障礙,而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

  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tài),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預習中獨自弄懂的內(nèi)容,經(jīng)過了積極思考,就難于遺忘。預習中沒有弄清的問題,經(jīng)過了一番思考,聽課時豁然貫通,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印象經(jīng)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聽課的質量。因此,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率。

  第三、預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教師來說,學生課前充實的預習,很多教學內(nèi)容就可以放在了課前,在預習中解決,課堂上花少量時間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就可以抓住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學生通過預習已掌握的教學時一帶而過,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課文學習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第四、預習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拓展延伸。

  有了課前的預習,學生課堂上的交流就會更充分,思考會更深入,會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nèi)容,讓探究學習更深入、更有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uexi/1111581.html

相關閱讀:預習是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順利完成初中課業(yè) 課前預習必不可少
“預習”的技巧和境界
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語文“課前預習”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