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種學習境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學習方法指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第一層為刻苦學習
  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處于這種層次的同學,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種被迫行為,體會不到學習中的樂趣。長期下去,對學習必然產(chǎn)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結(jié)果,在他們那里,學習變成了一種苦差事。
二、第二層為勤奮好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饑似渴,常常注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tài)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更濃的興趣,形成學習中的良性循環(huán)。
三、第三層為會學
  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遵循的客觀規(guī)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得輕松,思維也變得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中,第一層居多,第二層為少數(shù),第三層次更少。我們應(yīng)當明確,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學會學習,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yīng)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在輕輕松松中學好各門功課。

 

再談 三個學習要點
學習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重要的應(yīng)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chǔ)
  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chǔ)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然而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yīng)當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理解只通過思考才能實現(xiàn),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yīng)對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不要急于問人,力求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復(fù)
  《論語》開篇首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復(fù)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復(fù)不能是機械的重復(fù),也不只是簡單的重復(fù)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復(fù)應(yīng)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這樣每次重復(fù)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更透砌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復(fù)中得到升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uexi/15799.html

相關(guān)閱讀:三種學習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