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⑷緶壇涼希?喝簧畋獺?牖爻竅掄擼?鑿交ㄏ??病H槐刂?jǐn)枯堂??箐交ㄓ兇???蛞隕倭賕交?釉諮啥??SPANlang=EN-US>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yuǎn)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dá)。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fù)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dāng)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yuǎn),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yán)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yīng)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鐘惺記。
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的細(xì)而美、長而彎,所見象套連的圈兒、象開口的玉環(huán)、象帶子、象圓規(guī)、象彎鉤、水色象明鏡、象碧玉、象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xiàn)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的緣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uexi/177833.html
相關(guān)閱讀:美國專家:讓中學(xué)生成才的45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