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習方法參考書在精不在多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學習方法指導(dǎo)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參考書在精不在多

初中學習方法 參考書不在多,而在精。很多中學生為了讓自己的學習看起來很忙碌、緊張,每科都準備好幾本參考書,以期從大量做題的過程中尋求自我安慰。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陷入大量參考書中,只會讓自己的學習處于無序和紊亂的狀態(tài),再加上很多參考書中內(nèi)容都雷同,看得再多也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而已。所以,與其扎進眾多參考書中,還不如精選一兩本參考書,踏踏實實吃透參考書,做完上面的題目。

在開篇之前,我想先和你聊一聊為什么要購買參考書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原因有這樣兩點:

一方面,一個學生要做到見多識廣,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僅限于上課聽講,課后閱讀課本以及做作業(yè),是遠遠不夠的。

另一方面,課本一般在講解了某個基本原理后,所舉的例題有限,而實際情況是該知識點是可以千變?nèi)f化的。如同《孫子兵法》十三篇,講的是戰(zhàn)爭的規(guī)律和作戰(zhàn)的總原則,而戰(zhàn)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它不可能把每場戰(zhàn)役的具體打法都寫進去。而參考書中的例子較多,就如同戰(zhàn)例分析,能夠幫你加深理解作戰(zhàn)的原則。

正是出于這兩點考慮,我們在“啃透”課本知識之后,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參考書,就顯得很有必要。

事實上,閱讀一本參考書,就是在聽講,是聽編書的那位老師在給你們講課。買到一本好的參考書,就等于請了一位好的家庭教師。這時,你就不用考慮別人的進度如何,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基礎(chǔ)進行選擇和閱讀了。

然而,書店里的參考書很多,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面對浩如煙海的參考書,要選出適合自己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同學就曾找我訴苦:

“各種各樣的參考書,讓我買時有點難以取舍,想選本好的參考書,太難了。”

“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得了‘買書強迫癥’:聽說其他同學買了‘寶典’,自己也馬上去買;聽說人家買了300元錢的書,自己就買500元的書;看到封面帶有‘清華’‘北大’‘哈佛’‘劍橋’‘狀元’等字樣的圖書,恨不得統(tǒng)統(tǒng)抱回家。”

看到同學們有買參考書的意識,我心里感到安慰極了,但看到他們盲目地把各種各樣的參考書搬回家,我又不禁開始擔心。要知道,參考書并非多多益善。

首先,人在單位時間內(nèi)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沒有買到有價值的參考書籍,盲目做題的行為必定會干擾正常的學習。有的同學就曾對我說,他們在開學前買了許多的參考書,但一開學才發(fā)現(xiàn),學校功課相當緊張,買的眾多參考書根本沒時間看,結(jié)果造成人力、財力上的雙重浪費。

其次,我們都知道,參考書是輔助學習,幫助我們更好地梳理知識、提高能力的書籍。而如果我們買到的參考書是劣質(zhì)的、錯漏百出的,或者根本不適合自己的,那么,這些參考書不但起不到“輔助”作用,反而會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再者,教材才是重中之重,掌握好教材,就可以拿到60%的分數(shù),而參考書不過是對教材的有力補充,選用參考書主要是為了在原有的分數(shù)的基礎(chǔ)上提高成績。如果沒有對教材內(nèi)容很好地掌握和吸收,那么看參考書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所以,每當同學們向我咨詢有關(guān)參考書的問題時,我都會向他們傳達這樣一個觀念:購買參考書時切忌貪多,一般每科都精選一兩本就足夠了,選購參考書是為了閱讀和使用,而不是擺在那里做樣子。

一位清華大學的學子曾這樣分享他的經(jīng)驗:

“我認為,關(guān)于學習的參考書不宜太多,每科一本足夠了,但這一本必須是‘精品’,大家不妨多去書店轉(zhuǎn)轉(zhuǎn),多向老師請教請教。當你找到一本編寫質(zhì)量較高,而又適合你自己閱讀習慣的參考書后,就要爭取將它吃透,看看編者是以怎樣的線索將各個知識點組織起來的。”

另一位剛考進北大的同學說:

“有些人買了一大推參考書,結(jié)果手忙腳亂做不過來,象征性地‘蜻蜓點水’,最終一無所獲。在我看來,與其這樣,還不如集中精力吃透一本參考書,效果可能會更好。”

這兩位同學在分享的經(jīng)驗中,都提到了一個使用參考書的方法——吃透它。

相關(guān)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uexi/195353.html

相關(guān)閱讀:克服考前緊張焦慮 讓我們給心理增加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