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自尊心、協(xié)作精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習方法指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隨之心理壓力也就越來越重,已進入一個“高心理負荷”的時代,甚至連小學生也不能避免,學生中暴露的種種問題,實際上多數是與心理問題相關的,所以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抓好了心理問題,注意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將收到很好的成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有的學生由于種種社會、家庭的原因對自己的學習沒有自信心,個人主義比較嚴重,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作等不良習慣,所以我覺得在教學中優(yōu)化學生心理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認知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品質,是很有必要的。在常識課的教學中,我注意運用心理滲透策略,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自尊心、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造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素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良好的師生關系

  雖然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提出已經很久了,但是教師在課堂中處于絕對主導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隨之帶來的結果就是教師的話沒有錯的,學生的作業(yè)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所謂標準答案,這樣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和協(xié)作精神的發(fā)展是很不利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和自己一樣,也是通對課堂上的實驗、學習而得到了各種知識,而不是一個什么都懂的人,上課只是為了把知識“給”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形式,開發(fā)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很有必要。學生沒有答錯問題就要受批評,沒有一定要答到教師的標準答案才算答對等種種形式的壓抑,才能自主地思考,提出問題的假設,才能毫無顧忌的發(fā)表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抱著一種從課堂上學到新知識的想法,和學生站到一條線上,才能和學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如在教學《螞蟻》一課時,我提出來要他們觀察的問題有:1、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2、螞蟻的頭部有什么特點?3、螞蟻的觸角有什么作用?然后讓他們分組進行觀察,結果學生又提出了許多我沒有想到的而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螞蟻相互之間是如何打招呼的?為什么螞蟻碰到食物一般都要拖回去吃?螞蟻有沒有長牙齒?螞蟻有幾只腳?有一個學生的螞蟻只有五只腳,他就提出了螞蟻的腳斷掉之后能不能重新長出來這樣一個問題,螞蟻的家一般在哪里?它是怎樣去認回家的路的?我作為其中一組的成員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探究,解決了一部分的問題,剩下幾個課堂上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和學生約好各自回去后觀察,過段時間后互相交流。整節(jié)課的氣氛十分融洽,大大增多了師生間交流的機會。這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展探索性活動的廣闊時空,在活動中學生覺得教師和自己是平等的,大家一起觀察一起發(fā)現,學生整堂課保持了很高的積極性。從中可以看出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更能加深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激發(fā)興趣,大膽地探索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首先要盡量了解每個人的情況,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探索活動的愉悅情境,耐心啟發(fā)誘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尤其是低段的小學生的直觀思維還遠遠強于理性思維,他們感官上獲得的愉悅性能較有效的激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學要求強加給學生,而要把它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積極創(chuàng)設愉悅的情境,才能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使學生無顧忌,敢想、敢說、敢為,敢于主動地、大膽地進行探索活動。例如:教學《杠桿》一課時,首先,讓他們用尺子去撬動鉛筆盒,由于鉛筆盒里東西一般比較多,所以撬起來比較吃力,有的甚至撬不起來,由于是自己身邊的東西,而且每個人都參與進去了,他們都覺得很有親切感,很感興趣,這時候提出問題: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尺子比較容易地撬起鉛筆盒呢?他們都對這個問題很好奇,注意力就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學習上來了。通過不斷地反復實踐他們發(fā)現鉛筆和尺子的支點離鉛筆盒的遠近是關鍵所在,支點離鉛筆盒越近,離手指越遠,需要用的力就越小,從而得出了杠桿的作用。在興趣激發(fā)之下得出的結論他們記得特別牢!又如學習《熱空氣》一課,出示一個自制的熱氣球,當點燃中間的酒精棉后,熱氣球飛起來?吹竭@種現象后,學生的興趣頓時高漲,議論紛紛。此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想到什么問題?”問題一提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熱氣球為什么會飛?”“是什么力量讓它飛起來的?”“它能飛多高?”“怎樣才能讓它飛的時間更長一點”……通過觀察、討論,喚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質疑的興趣,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索未知的活動。

  3、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平時每一課時的教學中我都注意讓學生能通過學習過程獲得一種成功感,讓他們建立自信心,注意讓他們看得懂,學得會,并比較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一片完整的葉》一課中,先展示一幅樹葉拓畫,漂亮的畫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直觀的感性的感受讓他們對平凡無奇的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引出對樹葉的觀察,他們就很投入了。他們認真地觀察了樹葉的葉脈、葉筋、葉緣等,并在小組里展開了討論,不同的樹葉有什么區(qū)別和相同點。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獲取到足夠的感性認識后,讓他們討論,通過分析、綜合的思維加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所得及所產生的想法,大家分享各自的觀察所得,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要耐心熱情地幫助,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一些簡單的問題多請他們回答,哪怕他們有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逐步地就會發(fā)現,在課堂上越來越多地看到他們舉起的小手。

  4、及時評價、適時引導

  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都特別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尤其是對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錯了受到冷落,或者問題答對了教師不予及時肯定,都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都會直接影響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特別是對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更應如此,有一點點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應給予鼓勵。我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學生答對問題時,就及時評價說“回答得很好”、“真不錯”、“對”或者把他正確的答案再重復一遍;對有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就說“真聰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學習”等。對一時答不上來的或答錯的同學,就鼓勵說“再仔細想一想”、“誰幫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對”等。由于學生的回答得到及時表揚、肯定,他們就發(fā)言踴躍,課堂氣氛活躍。

  在實驗、課外實踐的過程中,出現迷路或出現矛盾是常見的現象,有時還有一些學生會鉆牛角尖,出現這些情況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點撥和指導,讓他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如觀察螞蟻時,一些學生很容易把螞蟻的觸角當成螞蟻的腳,所以出現了螞蟻有八只腳的矛盾,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再去觀察比較:前面兩只“腳”和后面六只腳長的位置有什么區(qū)別,腳長在什么地方?從而得出前面兩只是觸角的結論。

  在實驗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遭遇失敗,他們會表現出煩躁和不安,失去了對實驗的信心。這時教師要適時引導,教會學生正確看待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 并鼓勵他們持之以恒直到最終取得實驗成功。以此來訓練學生正確面對失敗,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拓印樹皮一課中,有的學生在拓印的過程中由于白紙沒有壓緊,蠟筆畫的方向不一,蠟筆按太緊等原因而導致拓印的結果不理想,學生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擊,這時教師要進行一定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尋找失敗的原因,孩子們找到了原因后,又會信心十足地開始拓印。在實驗中,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用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方式去面對挫折,使他們今后面對眾多挫折時,能夠用平靜的心態(tài)看待生活;即使產生了挫折感,也可以通過調整心態(tài),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對待方法。

  美國學者杜伯倫在《課堂內的教育心理學》指出:“作為一個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教師的主要任務,然而,如果一個教師忽視了心理的臨床工作,他就收不到應收到的教育效果,而且在最關鍵時期和最困難的問題上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他將忽視某些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假如教師應盡自己的職責,為一個健康的社會培養(yǎng)健康的公民,教師們就必須意識到他們作為心理保健工作者這個角色的責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uexi/35135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