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爸爸說,春秋戰(zhàn)國時,東周哲人墨翟,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板制成一只木鳥,可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是最早的風箏,距離今已經有2400多年了。
聽完爸爸說的,我對風箏越來越有興趣,于是,我和爸爸做起風箏來。我們先去公園的竹林里找已經斷了的青竹,回到家里而青竹的皮切掉,拿小刀削細,像竹簽一樣,接著把削好的竹條用火燒彎,可是,不管怎么不小心,竹條一燒就斷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竹條要泡過水,才不容易折斷,還要不停動一動燒過的地方。我趕緊把這個方法告訴了正在燒竹條的爸爸。我們又試了試,果然彎好了。最后把竹簽用繩子綁起來,糊上寫字的宣紙,再畫上美麗的圖案,一個風箏就做好了。
我做的風箏是一只燕子,有一身烏黑亮麗的羽毛,一對剪刀似的尾巴,翅膀上有兩朵白色的荷花,身體中間倒掛著一個粉紅粉紅的大桃子。眼睛是黃色的,外面一圈是紅色的,好看極了。
我和爸爸來到運河公園,那里放風箏的人真多呀!天上飛著各種各樣的風箏,有橫行霸道的大蜈蚣、有美麗的蝴蝶、還有會唱歌的小鳥、好看極了。
我們趕緊加入放風箏的隊伍。一陣大風吹來,我一下子跑了起來,看見風箏在低空飛舞,我忘記跑了,漸漸的慢了下來,這時,風箏像睡著了一樣,直往下降,一頭扎進了草叢里。在我收線的時候,一個老爺爺從我身邊走過,對我說:“小朋友,你要在有風的時候,一邊跑,一邊慢慢地放線,沒有風的時候,要拉住線跑,就能放上去了。”我聽完后,點了點頭,開始第二次放風箏了。我按老爺爺的方法,有風了,就邊跑邊放線。沒風的時候,我拉住線,然后再跑,風箏,似乎聽話了許多,在空中飛來飛去,好看極了。但是,我們又何麻煩相遇了。
放上去后,不一會兒,風變了個向,風箏“呼”地一下子被吹到了樹上。我急忙往反方向拉,可是不管我多努力,就是過不來,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風箏慢慢落到樹上。我和爸爸打算再去做一個的時候,一陣風迎面撲來,把風箏快吹起來了我又跑回去,拿起線圈拉里拉,風箏又飛起來了,我高興的手足舞蹈,好像飛上天的不是風箏,而是我。
風箏在天空中飛舞著,仿佛是一只真正的小燕子,在翩翩起舞,唱著一首首春天的贊歌……
今天,我把風箏放上去了,他讓我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多次去練習,總結,才可以取得最終的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xzw/1156760.html
相關閱讀:媽媽,對不起
博物館一游 作文500字
與法同行 作文400字
熱愛生命 作文400字
日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