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講誠信作文1500字_關于誠信的作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話題作文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古人曾說過:“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失盡民心。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無信,人必不信之。”由此可見誠信是如此的可貴、重要,如果人失去了其“信”,那怕一次,它就永遠只是“信”字,且不具任何的意義,所以人不可失其“誠信”。

“誠信”是一張無形名片,無論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它,無往不利,誠信有無窮的魅力,有它在的地方就充滿和諧,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建立在“誠信”這一條雙向道之上,有了它,人們才會敞開心中的大門來交流、溝通。誠信有無窮的威力,因為有它在的地方就沒有爭執(zhí),有了它,國家社會才能安定和諧。如果一個有高瞻遠矚的領導,他更懂得誠信的重要,例如:公原得衛(wèi)的晉文公,他雖然沒有攻下原國,但是因為對部下信守承諾,而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衛(wèi)國。雖然眼前的目標沒有達成,但因為“誠信”得到了別人的信任,這對以后的路只有利,沒有弊!正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一句話對每一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上位者更該遵循這不變的道理。在中國古代,最早將“誠”與“信”連用的是春秋時代齊國名相管仲。他提出:“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樞言》)。認為誠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團結一致的精神基礎。管仲勸齊桓公信守諾言,真誠對待鄰國,進而創(chuàng)建春秋霸業(yè)的事例。公元前681年,齊桓公采納管仲之謀,與魯莊公會盟。會盟時,魯國司馬曹沫手持匕首劫持桓公,要求退還齊國侵占魯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了。但,事后,齊桓公十分后悔,想不歸還魯國的土地并藉機伐魯,殺死侮辱自己的曹沫。管仲語重心長提醒桓公說:“答應了他又失信殺掉他,滿足一時小小的快意,而在諸侯面前背棄信用,會失去天下的支持,不能這么做。”于是,齊桓公就把土地還給了魯國。這次會盟,使齊桓公誠信仁義的名聲大振,各國諸侯聽到這件事,都十分敬服齊桓公,紛紛與齊結盟。從此,齊桓公開始稱霸。由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知道,齊國稱霸,主要不是靠通過與中原諸侯戰(zhàn)爭殺伐的手段取得的,而是靠誠信,靠和平外交,靠扶危濟困,靠仁義得來的。除此之外,管仲治理國家,要求齊國人不僅有誠信的言論、行為,而且還有規(guī)范、引導人民恪守誠信的法律和政策。《管子.乘馬》曰:“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nóng)不得食于農(nóng),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士、農(nóng)、工、商四大職業(yè)集團提出了明確的職業(yè)道德要求,認為誠信是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只有各行各業(yè)都誠信務實,才會形成正常的社會秩序。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wěn)穩(wěn)地傾向一端。執(zhí)政者誠實手信,往往可以產(chǎn)生神奇的效果,整個社會也穩(wěn)定祥和;而如果執(zhí)政者自身喜歡弄虛作假,那么整個社會就會陷于一片混亂。對領導者,對每個人很重要身為學生的學生怎能不自我要求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xxzw/1193129.html

相關閱讀:關于寬容的話題作文
享受閱讀的快樂作文600字_關于讀書的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700字_關于幸福的作文
書作文300字_關于書的作文
讀書的樂趣作文800字_關于讀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