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shù)《做面條》
一、 活動目標
1、 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的精神。
2、 學(xué)習正確使用剪刀,練習剪紙的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 活動準備
舊掛歷紙、兒童剪刀、托盤、錄音機、磁帶。
三、 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布娃娃說:“今天是娃娃的生日,她邀請我們?nèi)⒓铀纳諘,小朋友想一想,給娃娃送
一份什么禮物好呢?”(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生日那天吃面條,因為長長的
面條象征著健康、長壽的含義。我們給娃娃送一盤長壽面好嗎?”
2、 幼兒嘗試剪“面條”,教師觀察記錄。
教師提問:“面條是什么樣的?”(細細的、長長的)“下面老師給小朋友一把剪刀,一張掛歷紙,大家
試一試怎樣可以剪出細細才長長的面條呢?”(幼兒嘗試,教師巡回觀察記錄。)
3、 小結(jié)第一次嘗試的結(jié)果
教師讓幼兒拿起自己剪的“面條”進行比較,誰剪的“面條”最長。
4、 鼓勵幼兒進行第二次嘗試。
教師:“剛才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條’特別長,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條’卻很短,下面請小朋友動動腦筋
,老師給你們一張同樣大小的紙,看誰剪出最多最長的面條,好不好?”(幼兒進行第二次嘗試。)
5、 請幼兒將自己剪的“面條”整齊地擺在盤子里,教師小結(jié):
A、 請剪出的“面條”最多的幼兒向大家介紹經(jīng)驗,“為什么你能剪出這么多‘面條’?”
B、 將“面條”多的一盤和“面條”少的一盤放在一起,讓幼兒觀察、比較各自的特征。得出結(jié)論:
同樣大小的紙,剪的“面條”越細,剪出的“面條”就越多、越長;相反,剪的“面條”越粗,剪出“面
條”就越少、越短。
6、 鼓勵幼兒進行第三次嘗試。
教師:“剛才,我們經(jīng)過實驗,都知道怎樣能剪出最多、最長的‘面條’了,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看看
誰最能干!
7、 活動結(jié)束
教師:“通過大家動腦筋,大膽嘗試,我們都剪出了又細又長的‘面條’了,我們把所有的‘面條’放進
盤子里,一起參加娃娃的生日會好嗎?”(音樂響起,幼兒手捧盤子離開活動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1270220.html
相關(guān)閱讀:大班幼兒美術(shù)活動的常規(guī)培養(yǎng)??美術(shù)《青花瓷瓶》課后反思
大班美術(shù)教案:春夏圖
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教案:我的問題
兒童繪畫作品欣賞 夏天的魚
大班美術(shù)活動設(shè)計:春天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