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救救小鈴鐺
活動目標:
1、探索從瓶中取出鈴鐺的不同方法,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探索的結果。
2、大膽講述自己的方法,體驗救出鈴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裝有鈴鐺的小礦泉水瓶子若干;筷子、磁力棒、磁圖釘、鐵絲、橡皮泥(小組一份);幼兒記錄紙、記號筆(人手一份)。
2、教師材料:操作材料一套、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價值分析:由可移動的瓶子到固定的瓶子,引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1、鈴鐺掉進了瓶子里,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鈴鐺取出來?
2、在瓶子不能動的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瓶中的鈴鐺取出來?
二、幼兒操作和記錄,并交流不同的想法。
(價值分析:通過兩次操作,探索多種方法,嘗試記錄結果。)
(一)第一次操作
1、出示操作材料,認識材料。
提問:這些材料你都認識嗎?
2、教師提出要求:請用一種方法把小鈴鐺救出來,看誰最先把鈴鐺取出來。
3、交流:誰把鈴鐺取出來了?
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是怎樣把鈴鐺取出來的?
小結:你們很會動腦筋,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用1種材料(或2種材料)就把鈴鐺取出來了。
(二)第二次操作
1、教師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
1)你可以試試自己別人的方法,也可以試試剛才沒用過的材料想出新的辦法。
2)記得把你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紙上,比比誰的方法多。
2、幼兒再次操作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情況。
交流:1)誰的方法最多?
2)誰和他的方法不一樣?
小結:我們用磁鐵吸一吸、筷子夾一夾、鉤子勾一勾、用橡皮泥粘一粘等方法,從不能動的瓶子里救出鈴鐺。
三、延伸活動。
(價值分析: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如果瓶子里掉進去的是積木、玻璃珠、塑料玩具呢?剛才這些材料還能用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我們去個別化活動室試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1296821.html
相關閱讀: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豆子為什么會響
中班科學教案 吹泡泡
中班科學教案:植物生長的搖籃
中班科學:會“跳”的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