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蟈蟈和蛐蛐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模仿兒化發(fā)音及角色的音調(diào),嘗試用不同動作來表現(xiàn)兒歌內(nèi)容。
2.在聽、說、看、演、玩中感受體驗京韻兒歌幽默詼諧的獨特韻味。
3.懂得不能隨便說大話的道理。
活動準備:
PPT課件 錄音 頭飾道具若干 雙響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了解兒歌中角色的稱呼。
1.聽蟈蟈和蛐蛐叫聲,引起幼兒的關注。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在草地上玩過呀?
師:聽聽看,這是什么聲音呀?(蟈蟈錄音,同時出示PPT國畫背景)這是什么聲音呀?
再聽聽看,是什么聲音呀?(放蛐蛐錄音)喲,你們都聽出來了,是什么聲音呀?哦,蟋蟀,是嗎?我們來看看,(出示蟈蟈、蛐蛐圖片),是誰呀?這是誰?(蟈蟈)這是?(蟋蟀)。哎,我們南方人呢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兒。叫什么?(蛐蛐兒),對。2. 看國畫風格的圖片,認識蟈蟈和蛐蛐小哥倆兒。
師:今天呀,蟈蟈兒和蛐蛐兒來了,你們看看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誰來說說看。(根據(jù)小朋友說的,出示PPT)如果小朋友說到顏色不同,就在PPT的表格中出現(xiàn)不同顏色,如果說到大小,就出現(xiàn)大小標記。誰大呀,誰?蟈蟈大,用……蛐蛐小,用小標記來表示。蟈蟈大,我們叫它哥哥,蛐蛐小,我們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說說中學習兒歌前半部分,發(fā)現(xiàn)并體驗兒歌的獨特韻味。
1. 教師在節(jié)奏鼓點中,表演兒歌前半段,引發(fā)幼兒學習愿望。
師:這小哥倆兒呀,今天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請聽陸老師來說一段。我是蟈蟈兒,我是蛐蛐兒,我是哥哥,我是弟弟。南山坡守著那塊青草地兒,吃飽了肚皮就吹牛皮兒。好不好玩,想不想再聽一遍?這一遍呀,小朋友可要聽仔細了,聽聽看陸老師講的時候,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挺好了。我是蟈蟈兒,我是蛐蛐兒,我是哥哥,我是弟弟。南山坡守著那塊青草地兒,吃飽了肚皮就吹牛皮兒。
2. 共同尋找兒歌的特點,模仿兒歌里有趣的發(fā)音、動作。
師:聽到了哪些?什么時候吹牛皮兒呀?(吃飽了肚子就吹牛皮兒,出示PPT5)剛才小朋友有沒有聽到,陸老師在念的時候,吹牛皮兒,我把舌頭卷起來了說的,誰來說說看的。這是北方人說話的習慣,他們會把最后一個音,用舌頭卷起來。吹牛皮兒。(請兩個幼兒模仿一下)
①發(fā)現(xiàn)帶兒化音詞眼,模仿體驗北方人說話的特點。
老師: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這個兒化音?(守著那塊青草地兒)還有呢?
看圖譜整體說
②發(fā)現(xiàn)動作夸張有趣,表現(xiàn)對應角色的典型動作。剛才呀,陸老師在念的時候,還怎么樣了?(引導幼兒說出動作夸張)我做了什么動作,做了哪些動作?
③發(fā)現(xiàn)角色發(fā)音不同,嘗試發(fā)出有粗細輕重區(qū)別的音色。
師:蟈蟈和蛐蛐兒講的聲音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了?誰大呀?誰小呀?蟈蟈的聲音大,粗粗的,響響的,蛐蛐的聲音小,小小的,細細的。
3. 用兒化音、動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兒歌,在說說做做中感受京韻兒歌的趣味性。師:那我們要不要來一次?想不想來一次,看著這圖譜來。幼兒集體表演。
剛才我發(fā)現(xiàn)這只蟈蟈的聲音很響的,這邊的蛐蛐聲音細細的,我一下子就分清楚了,誰是蟈蟈,誰是蛐蛐兒。想不想再來一次。剛才我還聽到他說的兒化音特備棒。吹牛皮。這一次要把動作、表情、兒化音、聲音的高低,都要念出來,再來念一次。
三、 在聽聽、玩玩、演演中學習兒歌的后半部分,大膽表現(xiàn)哥倆吹牛的語言和動作,體驗兒歌幽默詼諧的風格。
1. 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來解釋吹牛的含義,為后半部分兒歌內(nèi)容作鋪墊。
這小哥倆兒呀吃飽了肚皮就在南山坡上吹牛皮兒,猜猜看,他們會怎么吹?誰吹的,要把它講出來。你真牛。蛐蛐會吹些什么?你來吹吹看。這小哥兩呀真能吹,他們到底在吹些什么呢?想不想聽一聽?
2. 聽錄音,感知兒歌的句式結(jié)構。
這小哥兩呀,能不能吹?真厲害,那我們小朋友有沒有聽仔細呀?
3. 看圖幫助了解對白含義,借助動作提示兒歌內(nèi)容,表現(xiàn)相互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樣。
分角色聽,出示PPT。A:蟈蟈吹了些什么呀?這個蟈蟈呀可真能吹,這么多動物,恐龍啊,老虎啊,大象啊,都歸他管,叫它朝東,他不敢朝西,你覺得他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感覺?誰來把蟈蟈驕傲、得意的動作表演一下的?叫它朝東他不敢朝西,這個動作要怎么做?想不想把蟈蟈這個吹大牛的話一起來表演一下
小蛐蛐可不甘示弱啦,他也要來吹吹大牛啦。(出示蛐蛐吹牛錄音)聽明白了嗎?小蛐蛐也厲害了,他說了些什么話呢?(他們個個都稱我為皇帝)小朋友,你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嗎?皇帝是誰呀?誰來告訴我?皇上是古時候最有權力的人,是不是?還聽到什么有趣的?誰來稱我為皇帝,我們一起來把小蛐蛐得意的神情表演出來。
4.分角色練習對話,在呼應表演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兒歌的內(nèi)容和動作。
教師帶上蟈蟈頭飾,:看,我現(xiàn)在就是蟈蟈,你們就是蛐蛐兒,我們來打個招呼,老弟呀(老哥呀)老弟呀(老哥呀)那我來了啊“……”小朋友“……”
我現(xiàn)在是,(蛐蛐),你們就是(蟈蟈)同上。
四、 語言、聲音、節(jié)奏、動作、頭飾配合完整表演兒歌,體會并大膽表現(xiàn)京韻兒歌的趣味性
1. 戴頭飾兩兩結(jié)對表演兒歌,拍手打節(jié)奏欣賞同伴的表演。
看,陸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這么多的蟈蟈和蛐蛐,想不想來?請蛐蛐做這一邊,蟈蟈做這一邊。這邊是蟈蟈老哥……來打聲招呼,想不想來表演一下。這邊是南山坡,來,一個蟈蟈對一個蛐蛐,有沒有準備好。好,來。(打節(jié)奏)
我喜歡這只蛐蛐,他把動作都做出來了。提要求,再來表演。
這小哥牛皮可吹大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怎么了?(出示PPT公雞)教師表演最后一段。
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呀?一只大公雞……原來呀 ,說大話、愛吹牛皮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們小朋友平時能不能說大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er/1305281.html
相關閱讀:大班語言:過橋米線的來歷
大班語言教案:我們都是好朋友
大班語言:小熊請客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春雨的色彩(散文)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多元智能教案:牙刷的表演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