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新穎的呈現(xiàn)方式能引發(fā)幼兒的學習意向、興趣。
材料:小兔的圖片
出示步驟:小兔的耳朵和尾巴——小兔的背面——出示完整的小兔圖片
吳老師在出示小兔的圖片時,有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先是局部出示,讓幼兒根據(jù)特征進行猜測;再出示小兔的背面,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背后和前面;最后出示完整的小兔的圖片,驗證幼兒的猜測,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運用簡單的材料,通過猜測、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等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幼兒“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二、材料的巧妙構思能推進幼兒的學習進程。
材料:信紙
觀察線索,幫助尋找
線索一:打開信封取出信紙,上面畫了一個圓。
教師提問:小兔子想找什么?你能告訴小兔子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線索二:翻開信紙第2頁,上面畫了又紅又圓的東西。
教師提問:現(xiàn)在圓變得怎樣啦?哪些東西是又圓又紅的。
線索三:找紅色的圓圓的在天上的東西。
教師提問:什么東西是紅色的圓圓的在天上的?
線索四:找紅色的圓圓的在天上的東西,而且會發(fā)光的。
教師提問:什么東西是紅色的圓圓的在天上的東西,而且會發(fā)光的?
幼兒最終根據(jù)線索猜出“太陽”。
正在由于吳老師對信紙的巧妙構思,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嘗試根據(jù)相關的線索大膽的想象,層層遞進,有效推進了幼兒的學習進程。
三、材料的精心預設能促使幼兒的主動學習。
材料:找尋步驟16格一覽表
猜測——圓:幼兒根據(jù)找尋步驟16格一覽表中16個圓的材料暗示,能激發(fā)幼兒積極動腦,大膽猜測,教師用添畫的方式幫助幼兒將16個圓的內(nèi)容全部說全。在材料的暗示下,幼兒回憶已有經(jīng)驗,聯(lián)系生活,將生活中幼兒了解的關于圓的事物自主的進行表達。
篩選(第一次)——又圓又紅:幼兒根據(jù)線索主動地將第一次猜測的16個圓的事物進行篩選,他們自己會依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判斷,符合的貼上紅色的圓形即時貼,不符合的將其去掉,貼在黑板下方,用玻璃膠黏住。接著,第二、第三次的篩選也是如此。
在這一過程中,正是對材料精心地預設,促使幼兒主動學習、探索,在一次次比較中篩選出符合線索的物品,使幼兒的經(jīng)驗得到積累。
四、材料的適切運用能幫助幼兒的理解、記憶。
材料:紅色即時貼
在第一次篩選時,吳老師用紅色即時貼貼在圓上,表示這樣事物有紅又圓。在活動后,吳老師向我們分析為什么要用紅色的即時貼,而不是卡紙、卡通版等材料呢?她是這樣說的:“一是用紅色即時貼是因為它很薄,即使覆蓋在圓上,也能看清下面用簡筆畫畫的內(nèi)容代表的事物,幫助幼兒記憶的同時也是在幫助我自己記住;二是這種材料操作時更為方便、簡單、直觀。”正是即使貼的通透與薄的材料特性,很好的幫助幼兒記憶剛才記錄的又圓又紅的東西有哪些,為后面再一次的篩選提供了幫助和信息。可見,材料的適切運用多么重要。
五、材料的有序展示能給幼兒帶來美的享受。
材料:透明玻璃膠
在吳老師的教學現(xiàn)場準備時,當我看到她用透明玻璃膠在黑板下方拉了兩條長線時,我一直在琢磨著:這倒底用來干嘛的呢?觀摩到后來,終于明白吳老師這樣做的用意,原來是要展示那些被篩選掉的事物。在活動中,吳老師將這些被篩選掉的事物一一清晰地展示出來,不僅呈現(xiàn)了篩選的一個過程性的內(nèi)容,而且?guī)椭變菏崂淼耐瑫r,也給予幼兒一種美的享受與熏陶。吳老師活動后還說:“這個透明玻璃膠要拉一條還是兩條要看黑板的長短。”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吳老師對這一材料如何展示在背后的思考。
六、材料的科學運用能激發(fā)幼兒的后繼學習。
材料:PPT的制作——烏龜、鵝、老人、小孩、被子等圖片,最后出示太陽能的照片。
吳老師最后PPT 的制作與呈現(xiàn),讓幼兒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感知人和動
物、植物都需要太陽,最后太陽能的圖片使得幼兒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并對
其感興趣,引出新的經(jīng)驗和困惑,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后繼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材料的巧妙運用與設計是促成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與策略之一,
但在“有效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材料,還有提問、情境、語言、回應等教學手段
都需要和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和幼兒學習的經(jīng)驗、學習特點、主動地學習狀態(tài)相一致,因此,我們還需學習的東西很多,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小班早閱集體備課《太陽公公》說課稿
小班語言教育活動??小蘋果的鄰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493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