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懿來到益智區(qū),他拿起幾何積木,嘗試著進行積木之間的組合拼搭,但他拼搭的圖案大部分是將兩個小三角形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大三角形,或者是將平行四邊形兩對對等的邊拼在一起,在他的拼搭過程中,沒有拼搭成某樣具體事物的目的,只是對幾何圖形的簡單擺弄。于是我出示了幾何積木拼搭的示范圖,小懿便慢慢根據(jù)示范圖拼搭起來。這時候,小晴也來嘗試,她能根據(jù)示范圖比較快地拼搭出一條小魚,在遇到缺少的圖形時,小晴會用其他幾何圖形組合代替,如將兩個三角形拼在一起當成正方形代替魚身等。小馨在拼搭時,她先看了看示范圖,但是她不太看得懂,于是小馨放棄了示范圖,自己利用籃中的幾何圖形搭建了一艘大船:船頭是一塊大的三角形,銳角朝外,船身利用圖形組合拼搭呈長方形狀,船尾仍然選用了大三角形,不過這次是直角朝外,她的大船也很有氣勢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3-4歲幼兒普遍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小懿拼搭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兩個一樣大小的三角形,將它們的直角邊拼在一起可以變成一個大三角形,雖然小懿沒有對這種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但是在他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他已經領悟到三角形這一形狀特征可以帶來的變化。而小晴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了較棒的的識圖能力和耐心,她能夠根據(jù)圖示拼搭出一條小魚,這較上學期的表現(xiàn)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小馨的識圖能力稍弱一些,但是小馨是很有想象力的孩子,她在游戲過程中,利用已有經驗和幾何圖形的組合搭建出一條自己的大船。
看了今天孩子們的游戲情況,我覺得在今后的游戲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不同能力和發(fā)展水平,鼓勵孩子一物多玩,這樣在體現(xiàn)孩子長處、增加他們自信心的的同時,還可以彌補他們某些方面的不足。在趣味拼搭的游戲結束后,教師與幼兒一同收拾整理玩具時,還可以總結他們的拼搭方式,引導幼兒體驗圖形之間的不同轉換,感受幾何圖形的奇妙。
小班體育游戲《小兔拔蘿卜》
沒有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500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