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熊叔叔的生日派對》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繪本教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前不久的“新苗杯”活動中,要求上繪本教學。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是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雖然是語言領域的老師,但是很少接觸繪本教學,一度把單純的看圖講述活動與繪本教學混為一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在一次次的試教過程中,讓我學到了很多。

本次活動,我選擇了《熊叔叔的生日派對》這一繪本,希望幼兒能夠在看看、聽聽中積極感受,在畫畫、說說中大膽表達。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非常短,特別是在語言活動中,要延長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教師必須在“靜”的語言活動中有機地融入“動”的形式。所以,活動前半段我以“奇怪的門鈴聲”貫穿,讓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都圍繞這斷斷續(xù)續(xù)的門鈴聲循序漸進地推進,為整個活動增添不少光彩。讓幼兒在欣賞繪本的同時思考繪本,從疑惑到驚喜,感受中間的快樂,讓孩子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思維空間里大膽,積極,主動的閱讀,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愉快的體驗中得到發(fā)展。另外,我嘗試采用有趣的游戲形式,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蛋糕,體驗了親自參與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刺激幼兒的語言行為,從而達到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效果。自認為該活動設計非常新穎,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在第一次執(zhí)教過程中孩子們的反應讓我無比失望。反思之后,我發(fā)現(xiàn)原因并不在于幼兒,而是我在執(zhí)教過程中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獨自掌控了全局,幼兒說的機會比較少,最終導致幼兒對活動失去了興趣。另外,我在教學中不適宜的語氣語調也讓《熊叔叔的生日派對》這一繪本失去了原有的趣味與驚喜。內化之后,我對該活動的細節(jié)處理以及自己的教態(tài)做了進一步調整。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雖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也逐漸看到自己的進步。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在活動中問題的追問,對孩子的回應等,都值得我深刻反思。對活動領域的理解以及對教材的分析也要透徹,顧及到年齡段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最主要的是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繪本教學注重欣賞與感受,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說、想說、敢說的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無形中得以發(fā)展。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繪本教學更具魅力。也只有不斷實踐,不斷摸索,不斷反思,才能提升自我,達到理想境界。

五月研究性閱讀《我長大以后》
臺灣幼兒園圖畫書閱讀活動的方法介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5086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