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班幼兒看圖示繪畫和折紙的教學研究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幼兒園剪紙手工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問題的提出(一)問題現(xiàn)象   在班上開展區(qū)域活動時,發(fā)現(xiàn)中班幼兒對于老師提供的繪畫和折紙材料,往往更愿意選擇繪畫,對折紙經(jīng)常不予理睬,即使在老師的引導下參加了折紙區(qū)的活動,小朋友只會折出一些簡單的物品,如飛機、小狗臉、郁金香。在平時開展的折紙活動中,盡管老師在黑板上也出示圖示,但是小朋友們對這些圖解不甚理解,更喜歡老師折一個步驟自己學一個步驟,由于班上幼兒折紙的速度有快有慢,動手能力差的幼兒就會喊老師幫忙,為了不影響接著往下折,老師只好不停地穿梭在幼兒中間幫助,整個折紙活動中,教師忙碌得像轉(zhuǎn)個不停的陀螺,而且嗓子也由于重復講述而變啞。不少教師都不太樂意組織折紙活動,覺得那是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我決定以學會看圖示折紙為微型課題研究的主題,在所執(zhí)教的中班實施該項研究,借此來培養(yǎng)幼兒對折紙活動的興趣,掌握看圖示折紙的方法。

(二)問題思考

中班幼兒為什么不喜歡甚至不愿意參加折紙活動?我通過平時的觀察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三個原因。

1、幼兒普遍動手能力不強,F(xiàn)在的幼兒是家中的“小太陽”,全家人都圍著他們轉(zhuǎn),許多幼兒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往往被家長們“辛苦”地代勞了,無形中剝奪了幼兒許多動手操作的機會,造成班上不少孩子小嘴巴能說會道,而對動手操作的活動往往不知所措、束手無策。

2.幼兒不會看圖示。折紙活動是鍛煉幼兒手、眼、腦三者協(xié)調(diào)的手工活動,而學會看圖示是真正掌握折紙本領(lǐng)的一個重要前提,在活動中,因為看不懂圖示就成為許多幼兒不喜歡折紙的主要原因。

3.折紙活動欠缺正常化開展。由于折紙活動開展起來需要老師花費較多的精力和心思,如畫圖示、講解圖示等,所以許多老師寧可組織其他活動,而不愿意開展折紙活動;教師的懈怠導致折紙活動沒有正常開展,這是導致幼兒對折紙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

(三)問題的研究

1、.理論學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藝術(shù)部分明確提出:“藝術(shù)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shù)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各種藝術(shù)活動并大膽表現(xiàn)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xiàn)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看圖示折紙的能力,可以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jīng)驗,從而讓幼兒有能力更好地進行藝術(shù)表現(xiàn)。

2、他山之石。

為了能實施更行之有效的研究,我上網(wǎng)搜索了關(guān)于幼兒看圖示折紙的方法:

①激發(fā)幼兒看圖示折紙的興趣。

②讓幼兒認識常見的折疊符號。

③引導幼兒掌握折紙的規(guī)律。教學安排具有規(guī)律性,讓幼兒能在不同物體的折法中達到復習鞏固并掌握方法的效果;運用聯(lián)想法尋找規(guī)律性。

④幼兒活動和表現(xiàn)的機會。

二、研究對象與步驟

(一)研究對象

我園中班的幼兒,共39名。

(二)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12.8)制定研究方案、成立研究小組。

2.實施階段(2012.9---2012.11)邊研究邊實踐,運用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經(jīng)驗總結(jié)法,讓幼兒循序漸進的學會看圖示折紙,并真正掌握這個技能和方法。

3.總結(jié)階段(2012.12)對研究成果進行展示、觀摩,并總結(jié)經(jīng)驗。

三、研究過程與方法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充分運用敘述性觀察法中的軼事記錄法,通過記錄將整個研究過程一一呈現(xiàn)出來,以下是我在研究過程當中的四則案例記錄。

案例一:合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一次教班上小朋友們學看圖示折雙三角形。我按照一本折紙書上的圖示,將折雙三角形的幾個步驟畫在了黑板上,讓小朋友觀察后說一說每一步是怎么折,小朋友們在我的引導下基本都能說出所以然來,可是在動手看圖示折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在折到關(guān)鍵一步——將小正方形拉成三角形時,孩子們有些不知所措,臉上露出了為難的表情,有的還喊起來“老師,我不會!”,那次活動中,只有四個孩子是靠自己看圖示折出了雙三角。

活動后,我對孩子們的反應和表現(xiàn)進行了反思:是這個圖示不容易理解?是我示范的方法不夠清楚?還是我講得不夠清楚?……在反思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折雙三角形并不是用的這個方法,只是這次為了讓小朋友看圖示,才照著折紙書畫的,我何不用我以前折得順手的一種方法再教小朋友折一次。

我決定組織小朋友第二次學習折雙三角形。這次,我將折紙的圖示進行了變換,換成了我以前常用的一種折法,當我將四個步驟畫在黑板上,有些孩子甚至不需要我的講解,就自己看著圖示折出了雙三角形,那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講解和示范后也取得了成功,只有個別動手能力不強的幼兒是我一對一進行地指導。

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由于折紙書編者的不同和折紙習慣的不同,折紙的方法和步驟也有不同,但是只要找對適合班上幼兒學習特點的折法,就會取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大膽地放手

在學折《蟬》時,我將折紙的圖示掛在黑板上。在活動的導入階段,我很神秘的出示了自己折的蟬,小朋友們對我用綠色紙折出的蟬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

接下來我就讓小朋友觀察圖示,說一說哪里看懂了,哪里看不懂,孩子們對我出示的圖示觀察的很仔細,基本上都將每一個步驟該怎么折都講了出來。

在幼兒折的階段,我進行了一次嘗試,讓小朋友們自己看圖示折,如果在折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舉手告訴老師。說實在話,我自己心里也沒底不知道孩子們是否可以成功,沒有想到,陸續(xù)有孩子舉著折好的“蟬”向我示意,那一臉的開心讓我心里也喜滋滋的,自己看來是小瞧孩子們了!

有幾個孩子對圖示理解出現(xiàn)了錯誤,在折第三步時,將紙上下顛倒了,在我提示后很快也折好了;有幾個孩子在第六步時遇到了困難,需要我提醒“將紙轉(zhuǎn)過去,在后面折翅膀”……或在我的提示下,或在同伴的幫助下,全班的孩子都將“蟬”高高地舉給我看,那種“我成功了”的快樂從孩子們的眼睛里可以讀到……

在活動結(jié)束時,我對孩子們提了一個任務——回家教爸爸媽媽折一個“蟬”;許多家長對孩子們自己能看圖折出“蟬”來也很高興,覺得看圖示折紙的辦法真好!

這是一次大膽地放手嘗試,沒想到真的取得很不錯的效果,只要教師敢于放手,你就會看到孩子們不一樣的表現(xiàn)?吹胶⒆觽兊倪M步,我也體驗到進行折紙研究的妙處,

案例三:愛上折紙

中午來園后的等待時間,我原計劃是讓孩子們看“書吧”里的圖書,可是有孩子提議折紙,結(jié)果許多孩子都贊成,于是我也“順應民意”,讓已來園的孩子在小椅子上折紙,等待沒有來的孩子。

有幾個孩子不時站到“我愛折紙”的折紙圖示區(qū)那兒,去看看我新貼的圖示;有的孩子還沉浸在折出老師教過的所有折紙中;還有孩子不時跑到我的身邊,“桑老師,你來看我折的小房子。”“我會折球了。”“我媽媽教我折的衣服。”……從孩子們的話語中,我知道了許多家長對我班開展的看圖示折紙的課題研究是非常支持的,有不少家長還從書店買了折紙的圖書,在家里教孩子折,這些在家里學會折紙的孩子到幼兒園后,就成了其他孩子心目中的“小老師”,不少孩子圍著這些個“小老師”,跟著他學新本領(lǐng)。

從孩子們主動要求折紙,可以看出他們已經(jīng)愛上了折紙這個“技術(shù)活”,因為折紙不僅只是打發(fā)等待別人的時間,還能在這其中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賞。

一次微型課題的研究,教師收獲的是業(yè)務素質(zhì)的提升,孩子們收獲著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家長們也學會了如何在家里陪孩子們“做中玩、玩中樂,樂中學”!

大班手工制作活動:熱鬧的瓷藝室
中班手工藝術(shù)領(lǐng)域活動設(shè)計:假發(f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5087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