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關于音樂欣賞活動??《野蜂飛舞》的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音樂教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音樂作品分析:取材于里姆斯基. 克薛柯夫的《野蜂之飛翔》。該作品音樂形象生動鮮明,全曲均體現急促、快速、緊張、旋轉的音樂性質。對活動設計及組織過程的反思:基于作品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性質,在本次音樂欣賞活動之中,我將作品音樂性質的欣賞作為一條認知目標提出。并在整個活動中貫穿。同時忽略了對作品的節(jié)奏、結構的欣賞。在本次活動之中我所追求的不是單一的傾聽與語言講解,而是借助于幼兒原有經驗,營造一個多元的欣賞途徑。如:首次讓幼兒傾聽作品時,我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幼兒的回答非常豐富:“這個音樂象大灰狼在追小紅帽”、“象小老鼠被貓追著逃跑”、“象有人在原始森林里走”、“我感到害怕”、“感到緊張、心里嘭嘭跳”……對于幼兒的種種感受,我給予了接納與提升,以肯定幼兒對音樂性質的敏銳判斷。再次讓幼兒傾聽作品時,我引導幼兒用線條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的。大多數幼兒畫了曲折線,表示人在發(fā)抖、害怕;畫了螺旋線,表示人在跑,像龍卷風;也有個別孩子畫斜線,表示人從坡上滑下來,速度最快;畫方格,表示士兵們在戰(zhàn)場上打仗時身上穿得盔甲?梢姾⒆拥潛意識中還是能發(fā)現音樂與線條的共通性的。第三次讓幼兒傾聽作品,我啟發(fā)幼兒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的。這也是孩子較熟悉的欣賞方法。從讓幼兒遷移原有經驗,根據音樂性質自由想象表演,縮小范圍至選擇符合音樂性質的動物形象表演 , 告知幼兒作品名稱《野蜂飛舞》,刺激幼兒聽音樂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野蜂飛舞的動作。這是一個不斷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它有助于不斷引導幼兒在挑戰(zhàn)中發(fā)揮主動性;同時,再一次的引導幼兒將音樂與動作進行了整合。第四次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傾聽、欣賞音樂。意圖創(chuàng)設一種與作品協(xié)調的,帶有審美情境的教學情緒場。讓幼兒按音樂性質選擇與之相似的游戲,并隨音樂在“猜領袖”游戲中不斷獲得掩護、發(fā)現領袖的策略,從而更加深刻的體驗音樂的緊張、快速性質。這樣,既幫助幼兒發(fā)現游戲與音樂的共通性,同時,又進一步加深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

此節(jié)音樂欣賞活動,有成功的感動也有一些遺憾:比如在活動的最后,對于游戲策略的關注超越了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有偏離目標的傾向;活動中,如何將教師引導幼兒反省逐步轉化為幼兒有意識的質疑與反省等等,值得我在今后的教育活動中不斷反省與積累。

《野蜂飛舞》音樂活動評析:

此活動是中班的一節(jié)音樂欣賞活動,在此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我們看到教師主動將《綱要》中的理念,積極轉化為教育行為,并落實在教學策略的把握中,充分發(fā)揮支持者,引導者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關注活動目標的全面性,整體性

此活動教師從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提出全面、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并圍繞第一條核心目標,將欣賞的形式手段及有利兒童情感社會性發(fā)展的要求具體表述在第2、3條中,使得重點明確,難點突出,為教學過程中有層次的實現目標,提供了較好的依據。

2、 關注教學策略的體驗性、整合性。

教師將對音樂性質的欣賞貫穿始終,通過設置開放性的提問,創(chuàng)設游戲的情景,設計易于兒童遷移已有經驗的、表達對音樂感受的方式,使兒童在教師的支持、幫助下,將對音樂的感受,欣賞中的體驗,積極主動,富有創(chuàng)造的表現出來。同時教師還注意引導兒童在音樂欣賞中對所運用策略、方法的理解與感知,體現了教師善于利用、整合過程中的有效資源,促進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

中班音樂欣賞??野蜂飛舞
中班打擊樂活動:楊柳青(幼兒園教學觀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5360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