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
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
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動物怎樣過冬這一課題引起了幼兒極
大的興趣,特別是活動中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最易引起幼兒
的注意,大班幼兒能夠主動照顧動植物,并具備了一定的分
析及歸類能力,活動中通過對動物過冬方式的了解,激發(fā)了
孩子的探究欲望。
在活動中,我還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幼兒的趣味性。當我問道:“梅花鹿是怎樣過冬的?”時,杰圣小朋友笑著說:“它是把兩個耳朵藏起來,然后躲起來的。”引得小朋友哈哈大笑;顒又薪o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彼此的快樂,在說中學,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豐富了知識,進一步拓展了幼兒的認知空間。從幼兒在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表現(xiàn)得很主動。因為在課前我就讓孩子們回家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資料,找一找小動物過冬的一些辦法。這樣一來,孩子們在課外也參與學習與探討,這種課堂外的自由學習會使得他們的興趣徒增。在課堂上孩子們通過看圖片,非常主動的來動腦筋,舉手發(fā)言也很踴躍,充滿了活躍的氣氛。特別是讓幼兒自己說說還有哪些動物過冬的方法時,由于事前都找到了很多,所以孩子們幾乎將動物過冬的幾種方法都說出來了,比如說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的;蛇、狗熊是靠冬眠來過冬的;松鼠、田鼠、老鼠是靠儲存糧食來過冬的等。 本次活動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對其它動物過冬的知識面不夠豐富;活動結束時教師語言不夠精練,動物卡片運用不夠充分等。
大班科學活動《防身絕招》課后反思
大班科學領域——常識“有趣的轉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562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