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特征的,需要直觀的教具和具體的方式幫助其理解音樂。所以在音樂欣賞之前,我先出示了小白兔與大黑熊的圖片,讓孩子們認識兔子、黑熊的外形特征,走路的特點。然后出示頭套,讓孩子們帶上頭套,扮演小白兔和大黑熊,感受兩種小動物動作的不同。再配上兩種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小白兔和大黑熊走路的聲音和節(jié)奏,讓幼兒親自感受不同旋律的變化。
在表演過程中我及時的進行語言的引導:“有一天,草地上來了一只小動物,大家仔細聽聽看看是誰來了?”讓幼兒欣賞樂曲。此段樂曲是輕快、活潑跳躍的旋律,表現(xiàn)了小白兔高高興興在草地上看花采蘑菇。再欣賞稍慢、低沉、笨重的音樂,描寫大黑熊也出來玩了;最后又是輕快的旋律,表現(xiàn)小白兔蹦蹦跳跳采完蘑菇回家了。由于在欣賞樂曲前,孩子們有了對兩種動物的外形特征的認識和對不同音樂節(jié)奏的感受作鋪墊,所以孩子們對音樂的掌控很棒。
表演時,他們一個個很快融入到游戲當中,學小白兔的小朋友,聽到音樂時,伸了個懶腰,簡單的活動了一下自己的筋骨,然后蹦蹦跳跳的到草地上來玩了,一會兒,笨笨的大黑熊也從草地上經(jīng)過,扮演小白兔的孩子有的和大黑熊跳起了友誼舞,玩的可開心了。
孩子們在表演中體驗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繪畫教學反思:制作彩鏈
美術活動“有趣的烏龜”課后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576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