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本次活動,將幼兒操作的部分放在繪本的中間,通過繪本中小老鼠和大河馬始終挖不到蜂蜜罐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老鼠走了五步,河馬走了五步,都沒有挖到蜂蜜呢?”進而進行試驗操作,最后回到繪本,這樣的設計,使操作環(huán)節(jié)與繪本的銜接較好。幼兒通過閱讀繪本中內容,知道量具的大小不同,測量同樣的次數(shù),距離也就不同。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請幼兒動手來測一測,發(fā)現(xiàn)同樣的距離,測量的工具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顒舆^程中,老師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運用觀察、比較、跨步測量等經驗理解繪本內容,初步積累距離和步數(shù)與步幅之間關系的經驗。
2、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歡歡家門口到蜂蜜罐的地圖、 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書。名字叫《蜂蜜蛋糕樹》,一起來看看吧。ǔ鍪緋pt)
二、 發(fā)現(xiàn)問題
1.閱讀繪本前幾頁
2.重點提問:小老鼠和大河馬挖到蜂蜜了嗎?為什么沒有挖到?
三、 探索原因
(一)第一次探索
1.重點提問:為什么同樣走了5步,距離卻有的遠有的近呢?
2.幼兒和老師分別扮演小老鼠,熊貓和大河馬。
教師小結:原來同樣走5步,跨的步子大小不一樣,走的距離也就不一樣。步子越大,走的距離就遠,步子越小,走的距離就近。
(二)第二次探索
1.重點提問:從歡歡家到蜂蜜罐,小老鼠和大河馬到底要走幾步呢?
2,幼兒探索:倆倆合作,試一試小老鼠和大河馬可能走幾步到達蜂蜜罐并記錄。(出示藏蜂蜜的路線圖)
3.交流:同樣從歡歡家到埋蜂蜜罐的這段距離,為什么他們走的步數(shù)都不一樣呢?
教師小結:原來,在相同的距離里,跨得步子大小不一樣,走的步數(shù)也不一樣。步子越大,走的步數(shù)就少,步子越小,走的步數(shù)就多。
四、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小朋友們,你們真聰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聰明,我們看看他們最終有沒有挖到蜂蜜。
五、活動延伸
大班數(shù)學活動設計與反思《有趣的測量》
大班數(shù)學教案??學習7的減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268030.html
相關閱讀:
教學反思數(shù)學仿編應用題活動《小鬼當家》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
情境數(shù)學:圖形的組合與分割(第二課時)
大班下學期教學活動《玫瑰花》案例與反思
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6、7的加法
大班數(shù)學教案:學習七的組成
情境數(shù)學:圖形的組合與分割(第二課時)
大班下學期教學活動《玫瑰花》案例與反思
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6、7的加法
大班數(shù)學教案:學習七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