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數學活動《小青蛙捉害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數學教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設計意圖: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巡邏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學習了4以內數的分解組成后,初步理解數量的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但是由于4以內的數量小,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部分數之間的互補、互換、遞增、遞減關系。5有4種分法,可以讓幼兒很好地感知部分數之間的互補、互換、遞增、遞減關系,使幼兒掌握數的分解組成的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以便在以后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時運用今天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活動目的:

1.在游戲活動中感知5的組成,并嘗試進行記錄。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教具:磁帶,稻田場景,木珠做成的蟲子一條,刀一把,1——5的數卡各一,分合號一個。

學具:木珠做成的蟲子若干,刀、筆、記錄卡人手一份,數字卡人手一張。

重難點分析

重點:知道5可以分為兩個比它小的數,兩個小的數合起來仍是5。

難點:能夠邊操作邊做好記錄。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以到稻田捉害蟲的游戲形式引入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稻田,發(fā)現(xiàn)稻田有五節(jié)蟲,引導幼兒用數字表示五節(jié)蟲數量。

3.以讓寶寶學習“捉蟲本領”的游戲形式,引導幼兒學習5的組成。

(1)青蛙媽媽示范一種捉蟲方法,請寶寶說說媽媽把蟲子分成了左邊幾節(jié)和右邊幾節(jié),可以用數字幾表示這個分合關系。

(2)青蛙媽媽提簡單的捉蟲要求后,寶寶“嘗試捉蟲”,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捉蟲經驗,媽媽巡回指導。

(3)師幼共同總結出5的組成式,即



教師把幼兒記錄的結果用數字列在黑板上。讓幼兒觀察分解式尋找規(guī)律遞增、遞減的規(guī)律
(4)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分合式中部份數的秘密,即數的有序性和互換性。

4.游戲”找朋友”,鞏固5的組成。

5.以“寶寶捉蟲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在角色游戲中開設游樂場、菜場、超市,把所學的組成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錢買兩種物品,必須是兩種物品合起來的錢剛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動評價: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探索出5 的四種不同分法。本活動注重幼兒學習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活動反思: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內除1以外的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所分得的兩個部分數合起來又是原來的數,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蟲”這一游戲情境,旨在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5的組成,積累關于數的組成的經驗。

一、操作在先,自主體驗

我們知道學習組成最好的辦法是讓幼兒操作,通過自身的體驗去發(fā)現(xiàn)數的分合規(guī)律,進而掌握數的組成。而幼兒參加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于好奇心發(fā)展起來的求趣心,是幼兒產生興趣、參與學習、獲得快樂的劃槳,因此幼兒數學教育必須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求趣心,寓教于樂。設計有游戲情節(jié)的操作活動,可以將“就事論事”地擺弄材料,變?yōu)橛腥の兜氖帜X并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蛙捉害蟲這一游戲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興趣,并愉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引導幼兒學習捉蟲本領的過程中,我讓幼兒用捉蟲的工具“刀”將蟲子一分為二,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總數與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同時,每個孩子在記錄的過程中,感受到將以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數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在這里,我讓幼兒操作體驗在前,教師的引導歸納在后,這樣有助于幼兒對組成要領的理解和掌握。

二、歸納規(guī)律,提升概念

“數的組成”教學中的互補、互換規(guī)律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游戲中孩子除了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活動后教師與孩子的互動無疑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關鍵時刻的“提問”能起到一種“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兒在交流歸納“捉蟲經驗”的過程中,我的問題呈階梯式地拋出。首先設計了一個初步性問題:“你是怎樣捉到蟲子的?怎么記錄?” 通過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梳www.jy135.com理記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接著設計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找出兩組相似的記錄,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目的是引導孩子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合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交流討論、自己操作,來體驗互換關系。最后我又設計了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怎樣的記錄最容易讓人記住,又不會漏掉和重復呢”,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這些問題無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深入探究與討論、互動與思考的有效平臺,提升了活動的內涵。讓幼兒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主的探索、發(fā)現(xiàn),學著自己來歸納數的組成中幾個重要的關系。這些問題的設計不但符合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重在運用,遷移經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兒童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對于數的學習,我更加重視經驗的遷移,運用在生活中,我通過“找朋友”活動 ——游戲情境的延續(xù),讓幼兒在找朋友過程中遷移自己的已有經驗,“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數字卡片,寶寶們要找和自己的數字卡片合起來是5的寶寶當舞伴”,鞏固對5的組成的理解。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幼兒都在快樂地學習,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發(fā)展。

不足:

1、目標的制定偏低,應考慮從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三方面來制定,制定得更為全面、具體、適宜些。

2、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只顧及到個別幼兒,不能面向全體。

3、自己在總結5的組成時語言可再簡練、規(guī)范些。

4、設計時內容略顯單薄,如能稍加充實會更好。

在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情景和游戲,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對數學游戲產生興趣,獲取有關數的組成的感性經驗,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和游戲的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大班數學上冊教案:小小建筑師
大班數學活動:玩一玩,滾一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32306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