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扮演大灰狼,幼兒扮小動物。地上放置各種圖形的大卡片,當做小動物的家。大灰狼來抓小動物時,小動物根據指令躲到相應的圖形家中,否則就被狼抓住。
非常有趣的游戲?紤]天太熱了,這個游戲會讓孩子異常興奮。大灰狼這個角色是“興奮”的關鍵。其實,游戲的目標是相當明確的:圖形。當然,設計者運用情境,符合小班孩子的特點。但我覺得,這個游戲里有身體動作的直接參與,情境是可以弱化的。
設計:
在前面增加了搭圖形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安排個“搭”的環(huán)節(jié),一則可以輪流休息,避免孩子過于興奮、過渡活動而太熱;二則可以讓孩子運用一些以前積累的關于圖形邊角的經驗。材料準備相當簡單:就是我們結構區(qū)的大型木質的積木。孩子們調動原有的經驗,用長條的積木搭出長方形、三角形。當我提出要搭圓形時,爭議發(fā)生了。有的孩子認為要找彎彎的積木才行、有的認為長積木也行、有的就干脆認為找半圓形的積木。這些原有的經驗,在今天的活動中相互沖撞。并得出了結果。
在搭的過程中,我適時提問:兩條積木搭三角形,夠嗎?還需要多少?你覺得XX的圖形那里還在需要修改一下?為什么有的三角形大?同樣三條積木,為什么XX的三角形沒成功?XX搭成了?孩子們對邊的長短、角度的大小是有感知的。不斷在調整角度、更換長短不同的積木。
搭了幾個圖形,我就讓孩子們開始了游戲。孩子們都想玩,就提出了再多搭一些的建議。我允許,并承諾參加游戲的孩子將越來越多。當然,我會根據圖形的數(shù)量,控制好人數(shù),保證孩子游戲時都能找到圖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3640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