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
從區(qū)分爸爸媽媽使用的物品,模仿爸爸媽媽的動作中萌發(fā)幼兒對爸爸媽媽關心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從區(qū)分物品中,產(chǎn)生關心爸爸媽媽的情感。
三、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準備爸爸媽媽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手提包、口紅、領帶、胡須刀等等)數(shù)量稍超過本班兒童數(shù)。
2.創(chuàng)設一個“家”的環(huán)境,有廚房、有房間等!巴尥藜摇币嗫。
3.爸爸媽媽在家做事的錄像。
四、設計思路
這是一則偏重于萌發(fā)愛父母情感的活動設計。小班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開始認識自己,以自我為中心,但很少會關心別人,甚至于最親近的人——父母。
當幼兒人園后,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要求孩子能逐漸看到別人的存在,逐漸懂得關心別人,逐漸“學會關心”。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關心”教育最貼近的切人口便是愛父母的情感啟蒙。這就是設計本活動的意圖。
在設計中,根據(jù)3歲孩子的直覺認知特點和易受直觀刺激的環(huán)境感染的情感發(fā)生特點,通過區(qū)分爸爸媽媽平時使用的物品,來引導幼兒對父母的關注,通過了解爸爸媽媽做的事,啟發(fā)幼兒對父母的關心,從而達到培養(yǎng)愛父母情感的目的。
整個活動注重讓幼兒在感知中,觸發(fā)情感,因此,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此設計中被普遍運用。
五、活動流程
情感感知、區(qū)分物品——體驗理解、了解爸媽的事——內(nèi)化遷移、學做爸媽
(一)區(qū)分爸爸媽媽的物品
1.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將爸爸媽媽的物品布置成一個展覽,引導
幼兒觀察: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平時用的東西,你們看看哪些是媽媽的?哪些是爸爸的?
2.送禮物
教師即興繪畫爸爸媽媽的頭像,分別置于左右兩旁引導:我們把這些東西,送給爸爸媽媽吧。媽媽喜歡媽媽的東西,爸爸喜歡爸爸的東西,當心不要送錯了,幼兒自愿選擇送物。
3.說說:你送給爸爸媽媽什么東西?
4.引導幼兒通過學扮爸爸媽媽,了解物品的用處。如“你來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用用看。”(幼兒自愿選擇物品假扮爸媽)。
(二)了解爸爸做的事。
1.看錄像并討論:電視里的爸爸媽媽在干什么?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常常做什么事?
2.理解啟發(fā):①你最喜歡你的爸爸媽媽為你做什么事?②你不喜歡爸爸媽媽為你做什么事?
、趩l(fā)得出:爸爸媽媽所做的事都是為了我們好。
(三)扮成爸媽學做事。
幼兒在娃娃家的環(huán)境里,扮成爸媽,學做爸媽的事,如,帶上圍裙燒飯;穿上西服上班去:戴上項鏈抱著娃娃去做客等等。
(四)延伸。
1.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讓幼兒說說,爸爸媽媽有什么新的東西了,引導幼兒關注父母。
2.還可以讓幼兒表演(重現(xiàn))爸爸媽媽“昨天為你做的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435203.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小班活動教案:糖果歡樂舞會
小班自我服務教案:學會穿鞋子
小班綜合教案:裝水果籃
小班綜合活動:鼻子的秘密
小班綜合教案 自制好朋友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