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 觀察餅干放到水里的現(xiàn)象。
2、 嘗試運用各種感官來體驗。
3、 樂于參加活動,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餅干若干、每人一杯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手洗干凈。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表演唱歌曲《棉花糖》。
師:棉花糖能變魔術(shù),我們的餅干也能變魔術(shù)呢!
2、讓幼兒自由觀察餅干。
師:請幼兒看看自己盤子里的餅干,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幼:有圓形的、三角形的、方形的、還有棍子一樣的餅干。
師:盤子里有幾塊餅干?
幼:3塊。
3、請幼兒從餐盤中自選一塊餅干,用感官體驗。
師:你拿的那塊餅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幼:摸上去不平。
師:摸上去是粗糙的。
師:聞一聞是什么樣的?
幼:香香的。
師:請你咬一口,是什么味道的?
幼:甜甜的,咸的,脆脆的。
老師和幼兒每人拿一塊自己喜歡的餅干。
師:小餅干,真好吃,啊嗚一口就變了。你的餅干有什么變化呢?
幼:月亮,小船,樹葉,汽車……
師:我們再咬一口,餅干又變成什么了?
幼:手槍,小點點……
師:我們再咬一口,餅干又變成什么了?
幼:變沒有了。餅干吃完了要漱口!
師:對了,我們要保護牙齒,吃完東西要漱口!
師:現(xiàn)在盤子里還有幾塊餅干?
幼:2塊。
4、引導幼兒猜想。
師:這里有一杯水,如果把餅干放進水里,餅干會有變化呢?水會有變化嗎?
幼:會變濕的,會變短的。
5、幼兒自由動手實驗。
幼兒將餅干放進水里。
師:我們現(xiàn)在把餅干拿出來,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是什么感覺的?
幼:餅干變碎了,軟軟的。
幼:我的餅干還有一點硬。
師:你是怎么把餅干放進去的?
幼:我輕輕的放進去,一下子就拿出來了。
師:為什么一下子拿出來餅干還有一點硬?
幼:因為餅干只泡了一點點水就還是硬的。
師:我們再試一試,把剛才泡過水的剩下的餅干嘗一下,是泡了水的好吃還是沒泡水的好吃。
幼品嘗:我覺得泡了水的好吃。
幼:我覺得沒泡水的好吃。
師:每個小朋友的喜好是不一樣的,F(xiàn)在再看看盤子里還有幾塊餅干?
幼:還有1塊餅干。
師:還有1塊餅干,我們再試一試。
6、幼兒再次觀察實驗的結(jié)果。
師:現(xiàn)在再看看盤子里還有幾塊餅干?
幼:沒有餅干了!
7、漱口。
師:看看我們杯子里的水有沒有變化。
幼:水里面有一些小小的餅干末。
師:吃完了餅干,我們應(yīng)該干什么了?
幼:我們要去漱口。
師幼一起拿杯子漱口: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咕嚕咕嚕吐出水。
活動反思:在活動中孩子和老師積極的互動,孩子一直都非常感興趣。他們一直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觀察、品嘗、思考、想象,皮亞杰理論認為孩子具有從事物的混雜交錯狀態(tài)中走出來的需求。平時孩子們還不善于用各種感官去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教師通過自然的引導,促進了幼兒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活動進行中,有孩子提出吃完餅干后要漱口,于是很自然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調(diào)整,增加漱口的活動,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活動更加自然,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活動中孩子對于光滑和粗糙的概念,可以滲透蒙氏教育的理念,讓孩子用觸摸比較來感知,這樣孩子更能體會用感官來感知事物。幼兒操作探索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間,
引發(fā)幼兒與操作材料產(chǎn)生互動,使幼兒在主動嘗試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感官、自主的選擇材料、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大膽地表現(xiàn)著自己的理解和創(chuàng)意。這才能真正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不斷努力的意愿,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使思維真正“活”了起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435264.html
相關(guān)閱讀:小班科學《野草》教案與反思
小班科學《數(shù)的秘密》教案與反思
小班科學活動《有趣的鏡子》 (哈哈鏡、凹凸鏡)
小班科學教案:水果拼盤
小班科學活動《有趣的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