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藝術活動??《我是一個大蘋果》課后反思

編輯: 天高云淡 關鍵詞: 小班教學反思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今天上午我進行了小班藝術活動——《我是一個大蘋果》園級展示課的活動。由于天氣寒冷,孩子們開始對冷水洗手產(chǎn)生畏懼,有的孩子只是沖沖水就了事了。為了能讓孩子們在形象和游戲的情境中了解正確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因此我設計了這個藝術活動——《我是一個大蘋果》。通過此活動,讓幼兒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一開始,我以“大蘋果”的身份出現(xiàn),讓幼兒猜猜“我”是誰呀?“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大蘋果呢?教師借助蘋果這一幼兒生活中最熟悉、最喜歡的東西,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個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的音樂活動。從今天的活動中來看,小朋友都非常感興趣,每個孩子都能積極參與表演;顒又,孩子們通過學一學、講一講、唱一唱“大蘋果”的歌,知道了臟手碰過的東西很不衛(wèi)生,吃了容易生病,所以吃東西前要先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從現(xiàn)場的狀態(tài)來看,我能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用夸張、激情的語言來撩撥幼兒的情感,激發(fā)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提出明確的要求。活動中,我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對他們的回答和表現(xiàn)及時給予回應和鼓勵。同時,我善于引導幼兒對已有經(jīng)驗的回憶、表現(xiàn)和分享,嘗試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仿編歌曲,鼓勵幼兒把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進行遷移,讓每一個幼兒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表現(xiàn)的快樂。應該說,今天的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是,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活動還不夠緊湊等等。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為我們小班行為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后,我們小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特別是七尾魚、魚兒、那些花兒她們給我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興趣更濃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jīng)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一、活動設計

我設計這個音樂活動《大雨和小雨》的目標是:1、能用強烈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2、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3、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激發(fā)對音樂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力。

從這三個活動目標來看,我分析出幾個問題:1、教師在清唱過程中有意識的用強弱不同的力度唱歌曲,但當提問: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幼兒的回答都沒有答到點子上,在開場播放的《大貓小貓》的音樂強弱不明顯,幼兒沒有從中得到感受。2、整個活動的重點——“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時的不同強弱力度”沒有達到,幼兒一直圍繞在表演動作,并且一開始幼兒第一次欣賞歌曲時我的動作太過單一,導致框定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動作的思維。3、幼兒的常規(guī)沒有切實處理好,導致活動思路混亂。

二、感受與表現(xiàn)音樂節(jié)奏感的強弱

幼兒對聲音大小的感覺有許多生活經(jīng)歷,其中下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雨聲有大有小,不同的變化形成了強弱的節(jié)奏。我在電腦上下載了大雨“嘩啦嘩啦”的聲音和小雨“滴滴答答”的聲音,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的聽覺有一個明顯的分辨。但活動后發(fā)現(xiàn)幼兒對下雨的強弱沒有得到吸收,如果在活動中通過“響響的拍手”和“輕輕的拍手”讓幼兒探索匹配雨聲,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觀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課件,幼兒就能較快的領悟歌曲的強弱關系了。

三、感受歌曲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詞模仿了大雨嘩啦啦和小雨淅瀝瀝的聲音。歌曲旋律流暢、節(jié)奏簡單,音樂形象鮮明,富有兒童特點。本單元的主題是有趣的聲音世界。聲音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如在幼兒進行表演唱時有一種形式是:當唱到大雨時,讓幼兒揚起手,唱到小雨時,讓幼兒放下手。另一種形式是:表現(xiàn)大雨時,讓學生們站起來,當表現(xiàn)小雨時,讓學生們坐下來。這種邊唱邊表演的形式,會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這節(jié)課幼兒的積極參與性使得整堂課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但還需進行跟進式研討和磨課。
歌曲《我是棉花糖》旋律輕快、歌詞有趣,且棉花糖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糖果,它柔軟、易變形的特征讓孩子們喜愛著它,所以這首歌非常適合孩子們的演唱、表現(xiàn);顒又,我以吸引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傾聽習慣,表現(xiàn)力為重點,通過激趣、傾聽、表演唱等方式展開,吸引幼兒快樂、主動地參與活動。

片段一: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

幼:棉花糖!

師:對!看看老師要用棉花糖來變魔術了。(教師手拿棉花糖將它壓扁、拉長)問:棉花糖怎么啦?

幼:壓扁了!變長了!

師:看看棉花糖還變成了什么?(教師捏出小兔模樣)

幼兒:小兔!

師:看看又變出了什么?(小老鼠)想想還可以變什么呢……今天老師要給大家唱一首我是棉花糖的歌。(教師演唱)

反思:小班孩子們對糖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看到老師手里拿著糖了一個個眼睛盯的牢牢的,他們想吃、想看、想玩,但此時如果教師完全滿足與他們的需求,孩子的就可能會過度興奮而導致課堂難以延續(xù),因此教師只是重點讓孩子們看,感知棉花糖的特征,讓他們對棉花糖一種期待感,神奇感,這樣更有利于課堂重點的把握。但是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的“想想還可以變什么呢?”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為時過早,可在幼兒基本掌握歌詞后再提問。

片段二:

師:棉花糖變成了什么?

幼:小兔。

師:我們也一起來唱一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669081.html

相關閱讀:小班音樂《春天》教案與反思
《熱帶魚》小班聽課隨想
科學《彩蛋在哪里》反思
小班閱讀《會唱歌的門鈴》教案反思
小班主題活動:《小司機》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