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選材
選材包括教材的選擇和活動材料的選擇,教材的選擇與設計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的興趣作為支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教材;活動材料的選擇要注意活動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馬老師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選擇出科學活動《吹泡泡》。馬老師在此教學活動中以點為切入點,由點到面逐步拓展教學內(nèi)容,即:探索多樣性的吹泡泡操作工具,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吹泡泡》的選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jīng)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
二、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過程層層推進。
馬老師將《吹泡泡》教學活動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操作材料是以幼兒熟知的吹泡泡方法——吸管引入,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興趣;第二層操作材料是取之于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使幼兒探索得知有孔有縫隙的物品能夠吹出泡泡;第三層操作材料選取了一片樹葉,和幼兒一起探索吹泡泡,使不能變?yōu)榭赡。第四層操作材料利用多種活動材料來制作吹泡泡的工具,知道無論使用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在整個活動中,老師只是穿針引線,大多時間以幼兒自由探索為主,讓幼兒融入活動,引領整個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的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通過這次聽馬老師的《吹泡泡》科學活動,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做到熱愛幼兒,尊重幼兒,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其次要將教師、幼兒、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融為一體,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宜的活動內(nèi)容;第三要時刻保持一顆童心,用自己的激情和快樂引導幼兒,使幼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最后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科學文化知識,與同事、家長之間搞好關系,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斷的進步。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正事啟動了一課三研活動,每個年級組的教研組長都帶領自己的教師開展一課三研活動。記得在小班的時候,我曾今嘗試過繪本閱讀的一課三研活動,那時候,大家一起為我的課討論,研究,幫我磨課,我在一次一次的執(zhí)教過后,進行反思,修改,最后一次的執(zhí)教和第一次執(zhí)教的狀態(tài)已經(jīng)有很大的改善,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寶貴經(jīng)驗,收獲不少。這次我們中班組一課三研主要針對的是科學活動,每人都有一次上一課三研的機會,都有大家一起討論,反思,都會有收獲,我們都很珍惜這次機會。
我們中班組第一個上課的一位上班不到一年的新教師沈婷佳。本堂課是中班科學活動《找媽媽》。在上課前沈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分析,認為數(shù)來源與生活,運用于生活,人是序數(shù)這個內(nèi)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本次活動學7以內(nèi)的序數(shù)作為教學內(nèi)容,讓幼兒借鑒尋找親子裝這一輕松愉快地活動來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并能為以后學習10以內(nèi)的序數(shù)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對教案進行了目標定位、設計教案,開始了第一次執(zhí)教。其實我們真正的來聽沈老師的課,這也算是第一次,可是第一次的執(zhí)教,我們中班組都覺得沈老師雖然在上課的教態(tài)上來說很自然很老練,對教具的準備也很充分,但是總是感覺整個過程下來,都比較單調(diào),孩子們一開始還是興趣滿滿的,對知識點也基本能掌握,到后來就很耐不住性子了。事后在當天中午就開始對沈老師的這節(jié)課進行了討論,提出了修改意見,如:1、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可以在多變化一些;2、幼兒用完整句子來回答問題時,可以把句子變得簡短些;3、教師對親子裝在一開始時就可以解釋清楚等,來為第二節(jié)課做好鋪墊。
沈老師在經(jīng)過一天半的時間對教案和教具進行了修改,星期三的時候,沈老師就在中三班開始執(zhí)教我們討論后的課堂。中三班的孩子很聰明,思維很活躍,但是總是有孩子強嘴,可是沈老師雖然是新教師,但是卻很鎮(zhèn)靜,一點也不慌不忙,對孩子本次學習的知識點逐一的解決,可是在請孩子們上來做題目的環(huán)節(jié)上又出現(xiàn)了新問題,沈老師一直請個別孩子上來進行操作有四次左右,下面的幼兒都有些按耐不住情緒了,最主要的還是整個活動下來,依然沒有讓課堂變得豐富,形式太單一了,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慢慢的減弱。我們中班組在星期三有對沈老師的課進行了反饋,根據(jù)這堂課,我們在一場“爭論”中,給了沈老師幾點建議:1、在請幼兒上操作時,形式不要這么單一,可以請一個小朋友上來,也能讓全體幼兒一起說說;2、在學用短句回答問題時,把“他站在第幾個”改成“媽媽或是寶寶站在第幾個”會更順些。3、要是在環(huán)節(jié)上沒有變動的話,教師再問問題時,語氣可以變換一下,增強對幼兒的吸引力。
這是一個科學范疇的活動,它來源于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顒又猩婕傲谁h(huán)保的因素,告訴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檸檬片、茶葉包等廢舊的東西來清除污垢。
當我拋出問題后,孩子的經(jīng)驗就是用洗潔精來清洗油膩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實用、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閱讀幼兒用書時,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當場提供實物來操作驗證,對孩子來說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于條件的限制,我無法為小朋友提供這些材料,只能告訴小朋友回家去試。
科學活動需要真實客觀的現(xiàn)象帶給孩子的印象和經(jīng)驗,僅停留于紙上談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可能還帶著疑惑“是真的嗎?”小朋友只有做過了、看過了才不會忘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739604.html
相關閱讀:系列科學活動:會變的顏色
大班科學活動:吃奶的和下蛋的
大班常識教案:認識茶葉
幼兒園創(chuàng)新智慧活動:紙-
幼兒園科學探索教案《旋轉的光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