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活動中,老師以情感為主線,以兩個秘密為線索:第一,蘋果樹的變化。第二,小烏龜對爺爺?shù)膼邸;顒右婚_始,老師從小烏龜背著重重的禮物去看爺爺導入,引導幼兒理解小烏龜之所以愿意背著重重的蘋果樹,是因為它愛自己的爺爺,從而突出主線,幫助幼兒體驗小烏龜祖孫兩的親情。接著,以尋找蘋果樹的秘密為線索,引導幼兒通過發(fā)現(xiàn)即使蘋果樹從小樹苗長到開花結果非常漫長的過程,但是小烏龜讓就堅持去看爺爺,只是因為小烏龜喜歡爺爺。進一步突出目標,體驗親情。最后,老師從小烏龜?shù)挠H情聯(lián)系到小朋友的親情,下哦那個小烏龜對爺爺?shù)膼勐?lián)系到小朋友對家人的愛。聯(lián)系到生活之中,做進一步的提升。
活動中老師采用了較為開放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活動一開始,老師直接出示了三幅圖,并且提問:一路上蘋果樹有什么變化?讓幼兒自主觀察圖片,并大膽說出蘋果樹的秘密。從而了解蘋果樹的變化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教師只是做了簡單的總結、提升。幼兒自主了,興趣也自然增強了許多。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詞匯非常豐富。例如:“秘密”執(zhí)教老師會說成“天大的秘密”。這些都是十分豐富的形容詞。教師的語言無形中影響了幼兒,所以孩子們的詞匯量也豐富了起來。
執(zhí)教老師的教學機動非常靈活,教學設計也比較貼切。但是在活動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例如在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為讓幼兒自己拿著書與老師一起閱讀故事。但是,在說的過程中,其實老師可以讓孩子自主的進行閱讀。另外,作為一節(jié)語言活動,教師應更注重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梢钥吹贸,本次活動教師是以情感為主線進行教學的,語言主線較弱。雖然老師的詞匯量豐富是一個亮點,但也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足夠“說”的空間。多一點說的余地,多一點說的機會。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幼兒的學習水平。在以后的故事教學中,我也會嘗試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希望自己能夠在不斷嘗試與反思中得到成長。
一、活動目標:1.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說“爸爸像……一樣……”。
2.感受爸爸的愛,萌發(fā)愛爸爸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我爸爸》PPT課件
2.小朋友們爸爸的照片
3.完整配樂故事
4.動物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自己的爸爸嗎?說說你的理由!
過渡語:你們的爸爸都很能干、可愛。
2.導入故事“我爸爸”。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爸爸,Peter也想說說自己的爸爸。
(二)閱讀理解繪本《我爸爸》
1.出示圖畫書《我爸爸》,看封面,認書名。
師:Peter的爸爸長什么樣?他在干什么?他穿著什么衣服?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爸爸呢?
小結:這真是個調皮、可愛的爸爸!這本書就叫《我爸爸》。
2.播放PPT2。.
師:Peter的爸爸喜歡干什么?
小結:爸爸有兩個愛好,唱歌和跳舞。
3.播放PPT3、4。
師:爸爸還喜歡干什么呢?爸爸喜歡足球,喜歡跑步,你怎么知道爸爸跑了第一名呢?爸爸真的是太棒了!
4.播放PPT5。
(1)師:Peter的爸爸還有很多本領,是什么本領?
(2)變貓頭鷹
師:這張圖你能看懂嗎?爸爸怎么變成了貓頭鷹呢?這張圖說明爸爸有什么本領呢?
學說“爸爸像……一樣……”(爸爸象貓頭鷹一樣聰明)
(3)變魚
師:爸爸怎么變成了魚呢?這張圖說明爸爸有什么本領呢?
“爸爸像……一樣……”(爸爸象魚一樣游得快) 讓小朋友們學游泳的姿勢。
(4)變猩猩
師:這張圖說明爸爸有什么本領呢?
“爸爸像……一樣……”(爸爸象黑猩猩一樣力氣大)
5.生活遷移,用“爸爸像……一樣……”。
師:小朋友們自己的爸爸有什么本領呢?
他像哪個動物一樣?讓小朋友們將自己的爸爸貼到相應的小動物下面。(玩游戲)
(用“我爸爸像……一樣……”)
6.播放PPT7。.
師:大家繼續(xù)看圖片,Peter的爸爸在干什么?在逗Peter笑。
想想你們自己的爸爸有沒有做什么事情逗你們開心呢?
7.播放PPT8。
師:誰在Peter家?(大灰狼)
如果有一天有大灰狼來到你的家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情況呢?
大灰狼為什么會往屋子外面走呢?
Peter的爸爸會怎樣把大灰狼趕走呢?
(讓小朋友們學習Peter的爸爸怎樣趕走大灰狼。)
8.生活遷移。
師:你們的爸爸有什么勇敢的事情呢?
你們的爸爸平時是怎么來保護你們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師:爸爸真得很棒,他有很多愛好,有很多本領,很有趣,很勇敢,我們永遠愛爸爸。(播放背景音樂,老師描述故事內容)。
師:這么好的爸爸,你們喜歡嗎?(播放PPT19)
2.播放PPT19。
(1)師:爸爸和寶貝在干什么?讓我們也來擁抱一下吧。ㄕ媸娣
擁抱的時候,猜猜爸爸會對寶寶說什么呢?你們想對爸爸說什么呢?
總結:原來爸爸和媽媽一樣,也深深地愛著我們,回家以后把你對爸爸的愛大聲的說給他聽!好嗎?讓爸爸也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
故事內容:長豇豆、芹菜去找小辣椒跳繩,長豇豆、芹菜細細高高,繩子繞住了他們。小辣椒個子小,越跳越快,越跳越開心,南瓜裁判只好給長豇豆和芹菜記上0分。
長豇豆、芹菜去打排球。葫蘆、絲瓜又高又壯,咣咣咣,他們打過來的球很重,很重,打得長豇豆趴倒在地上,芹菜彎下了腰。桃子杏子是水果,他們趕來看熱鬧。
長豇豆、芹菜去摔跤。冬瓜、南瓜大胖子,輕輕一抓,舉起長豇豆和芹菜?礋狒[的朋友急的哇、哇大叫。
豇豆、芹菜同包心菜、番茄賽跑。包心菜、番茄嘰里咕嚕地滾著跑,一會兒就到了山坡下。長豇豆、芹菜跌跌撞撞拼命追。
長豇豆、芹菜去參加體操比賽。長豇豆在單杠上轉了一圈又一圈,芹菜在平衡木上走得又快又穩(wěn)。朋友們送上鮮花和掌聲。
這是一個充滿趣味的故事,我選取了三個比賽片段來進行教學。在我的講述中,孩子們都能跟隨著我的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沉浸在故事里面,都做出了比較積極的反應。在教學中還有些不足的地方,現(xiàn)做以下反思:
1. 目標的指定:根據(jù)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他們還不能夠大膽的講述故事,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教學過程還是以老師講幼兒聽的方式來進行,因此第一條目標“大膽描述角色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與運動場景”定位偏高,沒有達成。
2. 活動準備:不夠充分,孩子們沒有長豇豆和芹菜的已有經驗,是老師將蔬菜名字告訴孩子的,如果在備課時能預測到可能會出現(xiàn)孩子們不認識豇豆和芹菜的情況,應及時為教學工作做好鋪墊,提前讓孩子們認識這兩種蔬菜,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前期經驗不足的情況。
3. 活動過程:實施不完整,教學中我是將圖片一張一張出示的,對幼兒來說,可能會將故事一段一段分割開來理解,故事就達不到我所要求的完整性了,雖然每一幅圖之后都有請幼兒嘗試講述的環(huán)節(jié),但是我考慮到時間的問題沒有請他們進行,忽略了及時復習的有效性;另外我一開始就先把故事講述了一遍,孩子們沒有充分的時間來欣賞畫面,甚至沒有時間思考一下來組織語言,這堂課就變成老師主導,幾乎無效了,孩子們真正學會傾聽了嗎?真正理解了嗎?這是我在今后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注意的地方。另外,教師對掛圖觀察地也不夠細致,講述時有遺漏和顛倒。
4. 教師的提問:還不夠具體明確,甚至是限制了幼兒的思維。例如在問到長豇豆和芹菜輸了比賽時,心情會怎么樣?會不會難過?這下孩子們理所當然都會說是生氣,難過等,沒有想到接下去長豇豆和芹菜還會去找別的比賽。由于我的這個提問,為接下來出示第三幅圖造成了干擾。另外,對于第三幅圖,教師其實可以挖掘一點點內在的東西,那就是故事里所要表達的“樂”。故事中說:“長豇豆和芹菜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終于成功了”,教師可以適當點透:成功離不開朋友們的幫助,而成功的意義也不是一心的想要贏得比賽,成為快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我本堂課的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769160.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小壁虎借尾巴》
它們睡著了
語言描繪活動:畫龍點睛
做孩子的支持者、引導者 ??《快睡吧,小田鼠
躲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