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操作的情況看,記錄與同伴的不同之處記錄的很少。分析原因,首先我覺得可能是我沒有讓幼兒的充分的觀察與交流,使幼兒沒有了發(fā)散性思維。比如有的幼兒有兩個旋渦,有的幼兒牙齒駐牙了,這些都沒看出來。第二個原因是平時讓幼兒自己作統(tǒng)計的機會太少,幼兒很少接觸到統(tǒng)計表,所以有的幼兒操作不是很熟練,因此我覺得象這樣的統(tǒng)計表也可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去,供幼兒操作。本節(jié)課在集體統(tǒng)計時又由于時間太緊幼兒沒有充分說的時間,因此我覺得這個步驟改為以小組為單位來作統(tǒng)計,每個組發(fā)一張統(tǒng)計表,然后再安排游戲“尋人啟示”讓幼兒說出小朋友的外型特征但不說出名字,讓幼兒來猜猜這個人是誰。這樣記錄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幼兒也能說的更充分。
活動領(lǐng)域:大班科學活動
教 師:楊 靜
活動內(nèi)容:《讓玩具動起來——認識電池》
聯(lián)系電話:13893761701
QQ:905894607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體驗、動手操作、觀察圖片和實物,激發(fā)幼兒探索電池的作用、正確的安裝方法。
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采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jié)合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有:操作法,猜想法、觀察法,交流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是為了克服傳統(tǒng)的說教形式,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通過安裝電池的活動,了解一些電池的基本知識和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探索興趣。
3、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電動玩具:汽車、飛機、電子琴等。
2、不同種類的電池(充電電池、手機電池、紐扣電池等)小電燈泡、銅線。
3、有關(guān)電池正負極、不同種類電池的幻燈片、正確安裝電池的視頻。
4、廢舊電池回收桶。正負極的符號圖片“+”“”
活動過程:
一、玩沒有電池的電動玩具,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電動玩具沒有電池不能動。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nèi)?a href='http://www.yy-art.cn/tansuo/kexue/' target='_blank'>科學探索。
2、師:探索活動室有好玩的電動玩具,現(xiàn)在小朋友可以玩你們喜歡的電動玩具了。
3、幼兒自由的玩電動玩具。
4、師:小朋友,你們的電動玩具他們動起來嗎?(不能)為什么不能?(因為他們沒有電)怎樣就有電了呢?(安裝電池)
二、幼兒給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師:安裝電池后就能動嗎?請小朋友給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2、幼兒自由的進行安裝,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安裝電池的情況。
3、幼兒安裝好電池后再次玩電動玩具。
三、幫助安裝錯誤的幼兒,引導幼兒了解電池的正負極并認識正負極的標志。
1、教師針對安裝錯誤的幼兒進行引導,師:剛才電動玩具不能動是因為沒有電池 可是現(xiàn)在安裝了電池為什么還是不能動呢?誰知道為什么? (電池沒有安裝對或電池沒有電。)
2、師,說的對,現(xiàn)在我們先來認識電池再來學習如何正確安裝。(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安裝電池后電動玩具還不能動是因為電池的正負極安裝不正確所致)
3、播放幻燈片。師:楊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幼兒和老師一起在黑板前坐下來);電池有正負極。小朋友請看,有凸起的一端象帶著一頂小帽子的就是電池的正極,在電池正極的邊緣通常都會有一個符號,一般用“+”號來表示(出示“+”號圖片)。沒有凸起,平平的一端就是電池的負極在電池的邊緣都會有一個符號,用“”表示(出示“”號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電池上正負極的標志。
4、我們知道了電池的正負極,現(xiàn)在,我們看看應該怎樣安裝電池?
5、師:剛才誰的電動玩具動起來了?誰能給大家說一說你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請安裝正確的幼兒描述自己的安裝方法。
6、師,你的玩具剛才動了嗎?(沒有!)哦,原來是這樣。你也把你的安裝方法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活動目標:1.理解加法的含義,學習5以內(nèi)數(shù)的加法運算,掌握加法的基本運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換,互補規(guī)律。
2.會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并能正確擺出加法算式。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六型學具
3、各種操作材料:積木,魔方,小鴨,橡皮泥等,小猴子毛絨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猴孩兒來做客的情境導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兒來我們班做客了,看來了幾只小猴子?(出示課件五只小猴子)。
二、復習5的組成
現(xiàn)在我們和小猴來玩一個我問你答的游戲吧:
師:小朋友,告訴我,5可以分成1和幾?(同時播放課件)
幼:趙老師,告訴你,5可以分成1和4.
…
三、學習加法,理解加法的含義。 (播放課件)
1、學習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義
師:小猴來做客我們用什么招待他們呢?猴子喜歡吃什么?我先拿一個大桃子給小猴,,又拿一個小桃子給小猴,我一共給了小猴幾個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出算式中含義。
小結(jié):1+1=2這是一個加法算式,第一個 “1”表示一個大桃子,第二個“1”代表一個小桃子,“+”表示把兩個數(shù)合起來,“=”表示前邊兩個數(shù)合起來的數(shù)量和后邊的數(shù)量相等。
2.學習24的加法,鞏固幼兒對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換規(guī)律
師:老師先拿一個大香蕉給小猴,又拿三個小香蕉給小猴,我一共給了小猴幾個香蕉?請小朋友用學具擺出一道加法算式。 1+3=4,3+1=4,
小朋友互相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shù)字和符號都代表什么意思?怎樣讀這個算式?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互換規(guī)律。( +號前后的兩個數(shù)互換位置,它們的結(jié)果不變 )
四、引導幼兒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并能正確擺出加法算式
1、初步了解加法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播放課件)
①老師示范看圖編應用題并引導幼兒分析應用題的結(jié)構(gòu)
師: 五只猴子一樣么?有什么不同?(老師根據(jù)猴子的位置和數(shù)量編加法應用題)。
小結(jié):把物品的數(shù)量用講故事的方法說出來并提出一個問題,這就是應用題。剛才趙老師編出的是一道加法應用題。知道兩個數(shù):1只猴子和4只猴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小猴?
②幼兒根據(jù)應用題列出加法算式:1+4=5,4+1=5
③引導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互換,互補規(guī)律。
2、看圖自編應用題,鞏固幼兒對應用題的理解。
①(播放課件)請幼兒根據(jù)蘋果的位置和數(shù)量來自編加法應用題,并用學具擺出加法算式。
②看課件,以給猴子送玩具和送文具為情境,引導幼兒自編應用題,并列出加法算式。
③分組操作玩具自編應用題并用學具擺出加法算式。
五、結(jié)束活動。
分組給猴孩兒送禮物并自編應用題結(jié)束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786234.html
相關(guān)閱讀:水寶寶不見了
數(shù)手指
會唱歌的塑料袋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水
科學教案:小動物的睡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