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個三個小矮人,四個五個六個小矮人,七個八個九個小矮人,十個小矮人”。午餐后帶孩子散步時,我不由自主地哼唱起這首童謠,隨著我的歌聲,彤彤也跟唱了起來,她開心地學唱,打斷了我的歌聲,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跟她在一起玩的同伴,在她得帶動下,居然也唱了起來,但歌詞卻改成了“一個兩個三個小朋友,四個五個六個小貓咪……”更出乎意料的是,有的小朋友居然在同伴唱的時候?qū)W著小貓咪的叫聲,同時又發(fā)出了一個聲音“小矮人是什么?他是什么樣呢?”
是啊,我的孩子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都是務農(nóng)的農(nóng)民,不識字,更別提帶孩子們看童話故事了,講童話故事了。在外打工賺錢的爸爸媽媽更是沒有時間關心呵護這孩子,所以孩子才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個提問讓我既心酸又驚喜。這是一個多么好的教育契機啊,孩子們對這首童謠很感興趣,而且從他們的感受中可以感覺到他們不但在開心地學唱,還沉浸在自己創(chuàng)編表演的快樂中。《綱要》中指出: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應該是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于是,我設計了音樂活動《十個小矮人》。江蘇省曉莊學院的史愛華教授說道:“幼兒的音樂教育就是給孩子帶來快樂。”
《十個小矮人》是一首歐美童謠,音樂的韻律簡單,節(jié)奏明快,音樂形象詼諧有趣。大部分幼兒對“小矮人”,沒有一點點生活經(jīng)驗,但從他們的提問中,讓我捕捉到了一個信息,他們對“小矮人”的形象產(chǎn)生了好奇,于是,我設計本節(jié)活動的目標為:
1.感受音樂節(jié)奏和滑稽可愛的音樂形象。
2.初步嘗試創(chuàng)編歌曲,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編能力。
3.體驗參與集體活動的快樂。
重點:能夠記清楚歌詞中數(shù)字的邏輯順序
難點:嘗試創(chuàng)編歌詞
活動準備:
1.小矮人圖片、小貓、小狗等小動物圖片
2.歌曲《十個小矮人》CD
3.PPT、小熊玩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在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伙伴,他們要來和我們做游戲,你們愿意嗎?瞧,他們來了。(播放小矮人在森林里邊唱邊玩的畫面)
(開始部分教師直接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優(yōu)美的大森林里,為了讓幼兒對歌曲有初步的聽覺感受,于是,開始便將畫面與即將學習的歌曲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欲望。幼兒的畫面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了美得熏陶。)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歌曲《十個小矮人》
(1)觀察小矮人的形象,學說“小矮人”
教師提問:森林里可愛的小伙伴是誰呀?它們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觀察,教師引導幼兒說“矮矮的小人”)
教師:這些可愛的矮矮的小人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矮人
(幼兒學說“小矮人”)
(因為幼兒對童話故事《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形象沒有接觸過,并且“矮”也是個相對詞,因為我在幫助幼兒理解“小矮人”時,我在設計PPT時,把小矮人和高高的樹設計的比例相差很大,雖然有些夸張,但是能夠讓幼兒直觀的看到矮矮人與我們的不同,通過幼兒自己觀察,得出結論,他是矮矮的小人,并學說“小矮人”。)
(2)學習歌曲
教師提問:小矮人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你們想玩嗎?
我數(shù)三、二、一,你們把眼睛睜開,找小矮人好嗎?
(教師數(shù)三、二、一)幼兒找小矮人
教師有節(jié)奏地說唱幼兒找到的小矮人
教師:小矮人都找到了?一共有幾個小矮人朋友呢?
(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說唱歌詞,配班老師用琴聲伴奏)
“是嗎?小熊也要來數(shù)一數(shù)”
(教師抱著小熊,邊唱邊數(shù),幼兒試著歌唱)
“原來森林里住著十個小矮人”
(捉迷藏的游戲充滿了神秘感,并且還能夠給幼兒帶來找到后的成就感,因此,這個游戲一直是小班的幼兒非常喜歡玩的游戲,)
3.創(chuàng)編歌曲
(1)藏著小動物的大圖片,引導幼兒找小動物,嘗試創(chuàng)編歌曲
(播放一群小貓咪、小狗的叫聲)教師:是誰?怎么只聽到聲音,沒看見他們呢?(幼兒尋找)
(教師用琴聲引導幼兒邊找邊用歌曲的旋律唱出找到的小動物)
(2)請一能干的幼兒邊唱邊找出小動物
(3)請幼兒變唱邊找出藏在教室里的小動物
三、結束部分
教師播放小動物的叫聲:它是誰?它在哪里唱歌的呀?我們一起出去找找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849250.html
相關閱讀:小班音樂活動:豐收
小班音樂案例:點豆豆
小班歌唱活動《小動物在哪里》??案例分析
小班歌唱活動《泡泡不見了》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我愛我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