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誰能砸開核桃

編輯: 天高云淡 關鍵詞: 大班科學教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教材剖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嘗試使用工具來探索問題、尋找答案,將使幼兒得到莫大的愉悅,并對其終身的生活和學習有益。”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的,這個活動恰恰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當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實踐找到答案,得出結論時,那種喜悅是任何情感不能代替的,從而將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

  [學生分析]

  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世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diào):“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也認識到,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身邊事物開始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熱情,同時也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

  [創(chuàng)新分析]

  原本一錘子下去就能砸碎的核桃,在孩子眼里卻充滿著無盡的探究余地,為使這個活動構成一個漸進的整體,使幼兒的經(jīng)驗逐漸加深,我首先請幼兒競猜可以砸開核桃的工具,然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各種工具成功與否的假設,無論他們的預想怎樣,我都支持鼓勵他們?nèi)L試,讓他們從事實中得到反饋,在嘗試統(tǒng)計的過程中構建新的知識經(jīng)驗,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fā)現(xiàn)。

  同時,我鼓勵、引導幼兒間交流、分享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在觀點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并引發(fā)深入探究的欲望。那么,猜想、驗證、統(tǒng)計、交流、表達的過程,會使幼兒的感受在相互傳遞中得到豐富與完善!

  活動中,幼兒可以充分自由的選擇工具,這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想去發(fā)現(xiàn)的要求,他們因此而懷有很高的熱情,并及其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實驗。

  [教學目標]

  1、體驗思考、發(fā)現(xiàn)、探索與成功的樂趣。

  2、鼓勵幼兒運用原有經(jīng)驗,猜想并嘗試使用工具砸開核桃,發(fā)現(xiàn)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引導幼兒獨立設計記錄符號,嘗試統(tǒng)計的方法,使用恰當?shù)恼Z言與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集體品嘗,激發(fā)幼兒砸開核桃的欲望。

 。1)動畫出現(xiàn)小核桃卡通形象, 幼兒品嘗核桃仁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位小伙伴,快來看看它是誰?” (動畫出現(xiàn)小核桃卡通形象)

  小核桃:“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核桃,我有一件硬殼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們吃了我的果肉,會變得更聰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請你們來品嘗我的果肉,好嗎?”

  幼:“好!”( 請幼兒品嘗核桃仁,每人一塊)

  小核桃:“小朋友,你們一定沒吃夠吧,那好,我把伙伴們請來,讓你們吃個夠!但是,這次你們要自己想辦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們能做到嗎?”

  幼:“能!”

  (2)出現(xiàn)小核桃的伙伴們(完整核桃),幼兒討論怎樣吃到核桃仁?(充分討論、爭議、辯論,漫畫演示各種辦法的結果)

  師:“快來說說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幼:“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用錘子(或其他工具)砸”……(其中前三種爭議比較大,后一種方法贊成的比較多,而通過小漫畫的演示,更加生動的證實了幼兒的想法。)

  漫畫內(nèi)容:用腳踩、用牙咬、用拳頭砸——“這個辦法可不行!”用工具砸——“這個辦法太好了!“

  2、說工具

  請幼兒說一說有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

  師:“那你們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來砸核桃呢?”

  幼:“錘子”、“石頭”、“鉗子”……

  (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積極調(diào)動了自己所有關于工具的原有經(jīng)驗,去交流、去爭論,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工具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使用工具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愿望。孩子們猜想出了十余種能砸開核桃的工具,包括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石頭、扳子、鎖頭、菜刀、鋸等。)

  二、猜想與嘗試

  1、成功的設想

  (1)動畫演示預想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欄填預想哪種工具會成功,第二欄記錄實踐后的結果。)

  師:“這是小核桃?guī)淼挠涗浛,記錄卡第一行畫的都是什么呀?rdquo;

  幼:“工具。”

  師:“第二行的前面有一個問號,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開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把結果記在這里。”

 。A想表格中選擇了八種意見比較集中的工具,分別是剪刀、錘子、鉗子、鑷子、螺絲刀、木棒、扳子、鎖頭。)

  (2)幼兒自由選擇成功符號。

  師:“在記錄之前,你要先選擇一種符號,然后在第二行認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畫上符號。”

 。ㄓ變焊鶕(jù)已有經(jīng)驗對工具能否成功進行設想,并用符號記錄,小組間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幼兒極大的創(chuàng)造和自由選擇的空間,24名幼兒的記錄符號花樣繁多,達十五種,有太陽、星星、月亮、小房子、花朵、小草、幾何形體、帽子、手套、葉子、樹等等。由于是預測過程,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水平不一致,因此預測結果有很大分歧,但在錘子的預測結果上基本保持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木頭、螺絲刀、剪子、鑷子等幾種工具上。)

  2、實驗與驗證

  (1)請幼兒自由使用各種工具實驗,并記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邊實驗邊記錄,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幼:“想!”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記錄卡中的工具,一會兒你們就可以動手驗證一下自己猜得對不對?但是在使用工具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為了保護地板,請小朋友在小木板上來砸。”

  幼:“老師,我砸開了!”

  師:“真棒!你是用什么砸開的?”

  幼:“鎖頭。”

  師:“快把結果記錄下來!”……

 。▽嶒炛,有三名幼兒嘗試了所有工具;大部分幼兒嘗試了四至五種工具;少數(shù)幼兒嘗試了一至二種工具。)

 。2)幼兒間交流實驗結果,引導幼兒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結果。

  交流中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用鉗子沒有夾開核桃,可其他同伴用鉗子頭砸開了核桃;有的幼兒用螺絲刀頭沒有撬開也沒有砸開核桃,而小伙伴用螺絲刀把兒砸開了;有的幼兒和同伴使用方法一樣,可結果卻不同;還有的幼兒發(fā)現(xiàn)了工具可以配合使用,例如:用錘子砸開后,再用螺絲刀撬……

  三、探索與發(fā)現(xiàn)

  1、統(tǒng)計與排除

  經(jīng)過小組統(tǒng)計與集中統(tǒng)計,確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師:“現(xiàn)在我給每組發(fā)一張大統(tǒng)計卡,請每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嘗試結果記在上面,你使用哪種工具成功了,就在這種工具的下面畫個1,每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要記錄。”(各組統(tǒng)計)

  師:“現(xiàn)在請每組派一名代表,把你們的統(tǒng)計結果說一說。”

  幼:“我們第一組用鉗子成功的有兩個,用錘子成功的有五個,用鈑子成功的有三個,用鎖頭成功的有三個……”

  統(tǒng)計結果是:使用錘子、扳子、鎖頭三種工具嘗試的基本都成功了;使用鉗子、螺絲刀兩種工具嘗試的出現(xiàn)了不同結果,存在分歧;使用鑷子、剪刀、木棒嘗試的沒有人成功。

  2、交流新發(fā)現(xiàn)

 。1)交流工具的恰當使用方法

  師:“請大家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哪種工具怎樣使用容易成功?”

  幼:“鉗子要用鉗子頭砸”、“螺絲刀要用把兒砸”、“鎖頭要用底兒砸”……

  (2)交流砸核桃的適合部位

  師:“砸核桃的哪個地方容易成功呢?”

  幼:“砸中間的縫兒!”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師:“我們要怎樣砸容易砸開核桃?”

  幼:“用力砸!”

  四、激勵與創(chuàng)造

  欣賞成型的藝術作品,激發(fā)幼兒用核桃殼創(chuàng)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殼的同時整理活動室)

  師:“核桃肉可以吃,核桃殼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來看一看吧!”(展示核桃殼制作的作品)

  師:“這是用核桃殼制作的畫框,這是用核桃殼粘貼的畫,還有什么作品呀?”

  幼:“這是小烏龜!”、“這個蘿卜真像!”、“這是小金魚!”、“這是小蜻蜓!”……

  師:“我們回去后,也用核桃殼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嗎?”

  幼:“好!”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把活動室整理干凈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925370.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大班科學探索活動:有趣的電線
大班科學教案 神奇的花
大班科學:水中的發(fā)現(xiàn)
大班科學:金點子擂臺
大班科學教案: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