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一課三研資料:大班科學活動《癢一癢》

編輯: 天高云淡 關鍵詞: 大班科學教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活動意圖:幽默、滑稽、有趣的事兒最能引起幼兒發(fā)笑,科學活動“癢一癢”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簡單、輕松的活動方式使幼兒樂意參與操作活動,并得到情緒的宣泄。同時,引領幼兒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體驗給他人制造快樂的成功感,讓幼兒開心、開懷地大笑。

大班:癢一癢(第一研)

活動目標: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

活動準備:

羽毛、海綿、毛筆、積木、記錄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怕癢的地方

1.師:你們知道自己身體的每個地方嗎?

2.師:那聽好我的口令做動作:跺跺你的小腳,拍拍你的大腿,插插你的小腰,捏捏你的胳肢窩,聳聳你的肩膀,摸摸你的脖子,拍拍你的頭頂。

3.師:剛才我們用雙手接觸了身體的一些地方,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覺,那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地方特別怕癢呢?

4.師:請你們兩個小朋友一組,相互撓一撓,在自己覺得癢的地方貼上即時貼。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交流:你身上哪些地方特別怕癢?你怎么讓他感覺癢的?

7.師:人身上怕癢的地方原來有這么多。

(二)癢一癢

1.師:老師身上也有怕癢的地方,昨天晚上覺得脖子上特別癢,但不知道是碰到了什么東西才癢的,今天,我就把昨天碰過的東西都帶來了,看看有些什么?(羽毛、海綿、毛筆、積木)

2.(出示記錄單)師:這是它們的標記和記錄單,請和好朋友用這些材料相互試一試,看看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在材料下面畫上自己喜歡的標記。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交流:你認為老師是碰到了什么東西才會覺得癢的?為什么?

5.小結:原來老師昨天晚上碰到了羽毛、海綿、毛筆這些東西,才感覺癢的。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毛茸茸、軟綿綿的東西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一些硬硬的東西不太能引起癢的感覺。

(三)結束部分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夠引起癢的感覺呢?那我們去找找看吧。

修改意見及建議:

1.教師可從生活經驗導入,讓幼兒回憶一下在家和大人一起玩撓癢癢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2.活動開始部分的動作做的過長,可以直接以生活經驗導入。

3.目標二調整為“在相互撓癢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

4.準備一張大統(tǒng)計表,在小組統(tǒng)計表展示出來后,引導全體幼兒一起統(tǒng)計。
大班:癢一癢(第二研)活動目標: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體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

活動準備:

海面、羽毛、毛筆、積木、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哪里最怕癢

1.師:小朋友們,你們和爸爸媽媽玩過撓癢癢的游戲嗎?是怎么玩的?

2.那你們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撓一撓,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別怕癢,幫他貼上即時貼。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交流:請你說說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還有其他怕癢的地方嗎?(教師在人體結構圖上貼上即時貼)

6.師:覺得脖子特別怕癢的請舉手,看看有多少……(單數、雙數)

7.小結:小朋友們都找出了身體上的脖子、胳肢窩和腰這幾個地方特別怕癢。



二、癢一癢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有什么?

2.海綿摸上去怎么樣?毛筆摸上去怎么樣?……

3.待會兒就請你們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把它們記錄下來。

4.(出示記錄表)誰看懂了?可以怎么記錄?

5.小結:請你和好朋友用這些材料在皮膚上相互撓一撓,在使你感覺特別癢的材料下面畫上一個簡單的標記。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7.交流:(展示各組記錄表,出示大記錄表)

我們一起把找出來的材料統(tǒng)計一下,覺得海面癢的有幾個?一起數一數;還有幾種材料誰愿意來統(tǒng)計一下?

8.師:仔細觀察這張大統(tǒng)計表,你們發(fā)現哪幾種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為什么?

9.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軟綿綿的、毛茸茸的東西碰到皮膚上就覺得特別癢,而一些硬硬的東西就不太覺得癢。

三、經驗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碰到皮膚上是很癢的,我們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撓一撓好嗎?

修改意見及建議:

1第一環(huán)節(jié)中的舉手數數去掉,只要目測一下,小結一下讓幼兒了解就可以了。

2.教師表述的時候要更明確、規(guī)范,體現出“怕”癢。

3.材料的質地感覺這個環(huán)節(jié)省略,教師出示材料之后直接引導幼兒探索,在探索完成之后再說說材料的質地是怎樣的。

4.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撓癢癢的時候可以配上一些象聲詞和肢體語言,讓整個活動氛圍更加的輕松、自由。
大班:癢一癢(第三研)活動目標: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體哪些部位特別怕癢。

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

活動準備:

海面、羽毛、毛筆、積木、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哪里最怕癢

1.師:小朋友們,你們和爸爸媽媽玩過撓癢癢的游戲嗎?玩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2.那你們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請你和旁邊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撓一撓,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別怕癢,幫他貼上即時貼。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交流:請你說說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癢?還有其他怕癢的地方嗎?(教師在人體結構圖上貼上即時貼)

6.師:覺得脖子特別怕癢的請舉手,看看有多少?

7.小結:小朋友們都找出了身體上的脖子、胳肢窩和腰這幾個地方特別怕癢。



二、癢一癢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有什么?

2.待會兒就請你們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把它們記錄下來。

3.(出示記錄表)誰看懂了?可以怎么記錄?

4.小結:請你和好朋友用這些材料在皮膚上相互撓一撓,在使你感覺特別癢的材料下面畫上一個簡單的標記。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6.交流:(展示各組記錄表,出示大記錄表)

我們一起把找出來的材料統(tǒng)計一下,覺得海面癢的有幾個?一起數一數;還有幾種材料誰愿意來統(tǒng)計一下?

7.師:仔細觀察這張大統(tǒng)計表,你們發(fā)現哪幾種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為什么?

8.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軟綿綿的、毛茸茸的東西碰到皮膚上就覺得特別癢,而一些硬硬的東西就不太覺得癢。

三、經驗遷移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碰到皮膚上是很癢的,我們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撓一撓好嗎?

教后小記:

結合“一課三研”,我對科學活動“癢一癢”進行了三次教學活動,通過反復地修改、試教,真正領會活動的內涵。

第一次教學活動時,把目標定位于: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2.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并把它放在中班進行教學,整個活動下來,目標沒能很好地達成,孩子們對于“身體本身癢”和“材料碰上去才會癢”沒有弄清楚。因此,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先把目標重新定位于:1.了解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人的哪些部位特別癢;2.在相互撓癢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和釋放,并把年齡段改為了大班。

第二次執(zhí)教下來,總體感覺比第一次順暢、清晰。首先,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哪里最怕癢”,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導入:1.讓幼兒說說家里和大人一起玩撓癢癢的感覺;2.然后引導他們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撓癢癢,找找對方身體上哪些部位最怕癢,此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撓腳底,初步達成了目標中的情緒宣泄和釋放。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癢一癢”,引導幼兒用海綿、毛筆、羽毛和積木相互在皮膚上撓一撓、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膚上特別的癢,并記錄下來。此環(huán)節(jié)體現了兩位幼兒之間的合作。大班幼兒合作的意識比中班幼兒強,活動下來幼兒表現良好。大統(tǒng)計表記錄的過程中,我請集體和個別幼兒一起來統(tǒng)計,進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別能引起癢的感覺。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經驗遷移”,引導幼兒知道在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能夠讓我們覺得特別癢的材料,請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時候,老師們提出了在導入的時候,教師應該更加風趣、幽默,激發(fā)幼兒對撓癢癢的興趣。因此,第三次執(zhí)教的時候,我更加注重引導語和提問的方式方法,賦予孩子們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963483.html

相關閱讀:大班科學活動《紙寶寶站起來了》案例與反思
大班科學教案:廢紙變好紙
大班科學教案:不怕冷的植物
大班科學教案:影子劇團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人體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