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過分的關(guān)懷和萬事都包辦代替是形成孩子懶惰行為的主要原因。有些父母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分大小難易,一律都不需要孩子動手,經(jīng)常如此、當孩子能動手自己做的時候,也會故意撒嬌,對自己做事失去信心而懶得去做。
補救方法:讓孩子獨立起來,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平時在家里多注意給孩子布置些家務(wù),孩子剛開始可能表現(xiàn)得特別不愉快,但你可以向提供一些建議。例如,孩子說不喜歡倒垃圾,那么就換一種家務(wù),或者和兄弟姐妹交換家務(wù),慢慢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習慣;
2懶散原因:家長的溺愛,不讓孩子勞動
有的孩子懶于做體力活,有的則懶于動腦筋思考,這也是受家長溺愛而形成的。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做體力活累壞身體或本身輕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從事體力勞動的機會;而有的家長則替孩子想得太過局全。害怕孩子過分用腦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慢慢變很懶惰起來,什么事都不愿意動手做。
補救方法:給孩子一個目標,讓孩子忙起來
研究證明忙著的人比懶著的人更快樂,但是沒有目標的瞎忙所帶來的罪惡感,會扼殺了這種快樂。所以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忙起來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有建設(shè)性的目標。比如想早起的孩子,孩子制定“6點鐘起來晨讀”的目標,家長可以適當?shù)貛椭⒆用鞔_自己做事的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第一周先克服賴床的習慣,第二周在平時起床的時間上早起5分鐘,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礎(chǔ)上再早起5分鐘,依此類推。孩子雖然性格懶散,但是只要有一個理由,他們還是愿意忙起來的。
3懶散原因:孩子獨立做事時常受到責備
孩子總有自己想獨立的時候,不論多么依賴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當他在獨立做事情時,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滿意,經(jīng)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從而心灰意懶,這也是造成孩子懶惰的原因。
補救方法:家長注意保持孩子情緒上和體力上的活力
有的孩子懶散和家長要求太高有關(guān),孩子認為怎么做都不能讓家長滿意,就什么也不想做了。家長應(yīng)盡量克制自己對孩子求全責備,讓孩子按計劃做事,不要時時督促,這樣孩子客觀上就能找到主動的感覺,可以消除孩子的精神疲憊。為保證孩子的保持做事活力,家長可以采取“分段學習”的方式,學習半小時休息十分鐘,背英文課文也一樣,背兩段休息一下,學習的時候就采用問答的方式整理資料,避免孩子一個人學習的時候打瞌睡,做完作業(yè)后就讓孩子下樓和家長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孩子在嘗到甜頭后,情緒會很高,有助于克服懶散。
4懶散原因:父母的懶惰行為給了孩子一個壞榜樣
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人的懶惰行為,也是形成孩子懶惰習性的又一原因。有的成人在家中動扔使喚別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成人一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時就叫苦連天或半途而廢,等等,孩子親眼看見這些后就會加以模仿,這也就滋長了懶惰的心理和習性。
補救方法:家長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父母不僅是一種權(quán)威,而且是孩子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家長的表現(xiàn)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對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壞。父母制定的"家庭規(guī)則",自己首先應(yīng)帶頭遵守,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聽從命令,更會使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導致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力衰減甚至走向反面。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zhì)和良好習慣,父母都應(yīng)具備。父母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
5教育方法:給孩子賦予責任
治療懶散,積極而有效的方法是賦予責任。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只不過有時意識到了,有時還沒有意識到而已,所以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可以擔當?shù)钠鸬囊欢ǖ娜蝿?wù),孩子一旦肩上有了責任,就會覺得肩頭有了壓力,自然產(chǎn)生一種動力。比如可以利用孩子好表現(xiàn)的心理,讓孩子做個小老師,幫低年級的孩子輔導功課,在享受助人為樂的成功感,同時也激發(fā)孩子動腦筋去思考問題;還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讓孩子照顧一盆花草,每天定時澆水,并記錄植物的成長,仔細觀察;蛘哒樟霞依锏囊恢粚櫸锕/貓,遛狗散步給狗狗喂食物,讓孩子體會通過自己的勤快換來結(jié)果的喜悅。
6教育方法:幫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
根據(jù)孩子實際能力,與孩子協(xié)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安排時間。嚴格按照計劃來執(zhí)行每一項,務(wù)必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言必行,行必果”,改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每個星期讓孩子把自己做的事情統(tǒng)計一下,寫出一個列表,然后每個星期把做得事情進行對比,慢慢的孩子能把有效的時間利用起來。如果沒有按照計劃做事,家長可以采用小小的懲戒,讓孩子明白懶惰會受到怎樣的懲罰,目的是促使孩子在心理上認識到自己應(yīng)為懶散承擔責任,心態(tài)還應(yīng)主動積極,孩子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否則,懲戒只會適得其反。
7教育方法:讓孩子承擔懶散的后果
孩子的懶散和家人的嬌慣有一定關(guān)系,所以孩子事事求助于家長時候,家長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應(yīng)該有心不幫孩子做事,這樣就能強迫孩子自己做。懶惰會誤事,當孩子因為惰性出現(xiàn)了如起床晚了,吃不上飯了、上學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等后果時,家長一定不要幫助孩子找借口,要讓孩子自己承擔懶惰的后果,記住教訓之后,孩子自己會反省,再懶,他就要想一想了。
8教育方法:提供具體的表揚和獎勵
當孩子獨立做事,獨立完成事情不再拖沓,不再懶散的時候,父母要實質(zhì)性地獎勵孩子,而不是給孩子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恭維。例如,不要說,“你做得很好”!你可以考慮說:“沒有我的提醒,你能主動澆花,真的很棒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1295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