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孩子面臨死亡的事件時,誠實為最上策。我們需要讓孩子逐漸了解死亡具有不可逆性、無機能性、普遍性、原因性和非肉體延續(xù)性。以下摘錄臺灣學(xué)者張淑美提出學(xué);蚣彝ブ袑嵤┥澜逃脑瓌t《處理兒童對死亡疑惑的“五誡”》
處理兒童對死亡疑惑的“五誡” (1)勿說死者只是睡著了。因為睡著了是會醒過來的,這種安慰容易使孩子不是一直在期待死者“醒”來,就是害怕自己睡著了也會“死”去。 (2)勿說死者并沒有真正死。因為孩子還不太能理解抽象的比喻或安慰之詞,應(yīng)以事實性的方式告訴孩子,死亡就是身體和心理機能完全停止、消失,生命完全終止了,不可能再復(fù)活。以免孩子會憤恨或懷疑親愛的家人沒有真正死,為何不回來看他(她);死者的精神不死,為何他(她)感受不到。 (3)勿說死者是去旅行了。因為旅行還是要回家的,這種安慰容易使孩子憤恨死者為什么不再愛他(她)了,怎么可以不告而別,一去不返。 (4)勿說死者是被上帝(或神明)帶走了。此說法易使孩子視上帝(或神明)為敵人,憤恨上帝(或神明)為何“奪走”了親愛的家人,伴隨這種仇恨之后,可能又會自覺咀咒或憤恨上帝(或神明)是不應(yīng)該的行為,而感到有罪惡感或擔(dān)心受到懲罰。 (5)勿以“上天堂”或“下地獄”來比喻死亡。此說法易使孩子納悶究竟摯愛的親人是去天堂享樂還是下地獄受苦了?擔(dān)心、恐懼自己若不是一個“乖孩子”,是否將來也會下地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1452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