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喜好是不一樣的,關心的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對恐龍的種類很熟悉,有的孩子對魚的生態(tài)特性倒背如流。而孩子的興趣除了受天生氣質的影響之外,還與周圍的人有很大的影響,家長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興趣。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孩子對海洋生物特別的感興趣,那么就可以給孩子找一些魚類的雜志,來引導孩子認識魚類的生態(tài)。爸爸媽媽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討論,比如說“魚為什么能在水下呼吸?魚是怎么呼吸的?為什么魚在水里不會窒息呢?”當孩子漸漸長大,就可以和他討論更加深入的問題了,比如說“所有的水中生物都是用鰓呼吸的嗎?鯨魚屬于哺乳動物,那么鯨魚也是用鰓呼吸的嗎?還有其他和鯨魚相同的哺乳動物,它們也是用鰓呼吸的嗎?”但是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這些問題家長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家長只要扮演好從旁協助的角色就完全可以了。這樣孩子就能夠探索出一套解惑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就能夠知道從哪里下手了。
家長可以利用錄像帶或者百科全書上比較特別的圖案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在自然場合給孩子傳授,相信這樣就一定能夠吸引住孩子好奇的目光。當然如果孩子能夠自己主動拿起有關的資料進行閱讀,我們就更應該鼓勵并且主動參與和孩子的討論,這樣下去孩子就能夠產生興趣。其實孩子和爸爸媽媽是一樣的,他們都容易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全力以赴,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主題可能絲毫不理會。
不管孩子的興趣在哪一方面,父母和老師都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興趣以及這種對事物的執(zhí)著度,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幫助孩子將這種學習的精神擴展到其他事物的層面,這樣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3132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