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幼兒園孩子的“要飯”課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在幼兒園里做‘乞丐’,”孩子神氣地說,“因為我足夠幸運。”“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著說,“這可是抽簽抽出來的。”

  “做乞丐?”我懷疑自己聽錯了,“孩子上的這是什么幼兒園?”

  杰克開著車,笑著向我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幼兒園里正在搞一個為期3天的“要飯”課,旨在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糧食,同情窮人。整個幼兒園里,只有少數(shù)幾個孩子擔任慈善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其他的孩子都要去扮演窮人、乞丐和流浪漢,他們在這3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都很粗糙,這些孩子第一次嘗到了挨餓的滋味,老師還在旁邊進行解說:直到現(xiàn)在,美國還有100萬無家可歸者,而在全世界,還有2億人靠乞討為生。

  “那些人很可憐,”杰克的兒子說,“我能夠體會到他們的感受。”

  “好兒子,”杰克輕輕地拍了拍兒子的頭,“這次‘憶苦飯’看來沒白吃。”

  雖然我覺得這種憶苦思甜對孩子來說是必要的,但還是感到殘酷了些:要知道,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正是需要營養(yǎng)、長身體的時候,憶苦思甜,什么時候都可以進行,耽誤了孩子長身體,卻是一輩子的大事。

  而杰克的父親卻不這樣認為,一次親身經(jīng)歷、有著豐富內(nèi)涵的體驗,對于孩子來說不可多得,身體可以以后補,而孩子的成長也不在乎幾天的營養(yǎng)補足,孩子的感受豐富了,才能更好的愛朋友、愛乞丐、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或許,這才是中國教育可以比較和思考的問題:是孩子的身體健康重要,還是孩子的心靈成長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3151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