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多的教導、控制,都是缺乏信任的表現(xiàn),一旦缺乏信任,就發(fā)生問題了,就不容易溝通,不容易刺激,因為你不相信他,他就永遠不能去成長。
只要我們真正做得到,我們真的能實現(xiàn)得到,孩子一定信,F(xiàn)在說說缺乏“信”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擔心。所有人都需要被關心,但是沒有一個人需要被擔心,因為擔心在關心的基礎上加了不信任,不相信。“我擔心你”,你擔心我等于不相信我。 嘮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說次數(shù)多了。對一件事情說的次數(shù)多了,就是認為自己說一遍不夠。不夠怎么辦呢?那只能不停地說。其實,怎么就不夠呢?過多的教導、控制,都是缺乏信任的表現(xiàn),一旦缺乏信任,就發(fā)生問題了,就不容易溝通,不容易刺激,因為你不相信他,他就永遠不能去成長。
缺乏“信”的教育表現(xiàn)
摘要:“?”,從這個字面意思上來講,這個繁體字是一個言字旁,一個兌現(xiàn)的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說話要謹慎,說話要仔細。其實在溝通當中,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對別人,對自己都要相信。
說出的話要“兌現(xiàn)”。所謂兌現(xiàn),
其一是對別人,慎言踐諾,別人才能信任;
其二是對自己,知行合一,自己真的相信。
基礎和核心都是一個“信”。
講到這里,就繼續(xù)講“?”,從這個字面意思上來講,這個繁體字是一個言字旁,一個兌現(xiàn)的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說話要謹慎,說話要仔細。其實在溝通當中,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對別人,對自己都要相信。
“信”在溝通中是很重要的,溝通并不是一種知識或技巧,真正的有影響力的溝通是“一致”,我心里想什么,我就說什么。我說的都是我心里的話,這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我們?nèi)タ匆恍﹫蟾鎴F的報告,那些人其實以前都不是從事演講這個職業(yè)的,甚至在公眾面前講話都有問題。但是當他站在那里,講起自己死去的戰(zhàn)友,聲淚俱下,聲音哽咽,我們就知道他有多難過,我們就知道一個人的生命多寶貴,對他的事業(yè)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他把他“信”的而不是知識和技巧傳達給我們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信”。
我們對孩子也一樣。我們說到的自己能做到,才好去要求孩子。我們說到的我們能兌現(xiàn),孩子就更信任我們。 我們教育孩子不說謊,我們要讓他說實話。其實我們自己也做不到總說實話。因為成人生活中是不需要都是實話的,說實話不等于就是誠信。有的時候,有善意的謊言,也有出于禮貌性的拒絕。比如說別人約我去吃飯,我很不愿意去,當然我也可以說,我就是不愿意去,但是很少人有這樣說,會得罪朋友。你可能會說,我今天有約了,我今天有安排,其實這樣很自然。 當我們說的跟生活中的對不上的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只要說話就是實話,而事實上我們又經(jīng)常這樣去運用,那么孩子就很奇怪,他們就不信任我們,我們的溝通就很少。
缺乏“信”的教育表現(xiàn)
擔心=關心+不相信
嘮叨
過多的教導
控制
只要我們真正做得到,我們真的能實現(xiàn)得到,孩子一定信,F(xiàn)在說說缺乏“信”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擔心。所有人都需要被關心,但是沒有一個人需要被擔心,因為擔心在關心的基礎上加了不信任,不相信。
“我擔心你”,你擔心我等于不相信我。 嘮叨。嘮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說次數(shù)多了。對一件事情說的次數(shù)多了,就是認為自己說一遍不夠。不夠怎么辦呢?那只能不停地說。其實,怎么就不夠呢?過多的教導、控制,都是缺乏信任的表現(xiàn),一旦缺乏信任,就發(fā)生問題了,就不容易溝通,不容易刺激,因為你不相信他,他就永遠不能去成長。
相信什么
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孩子會自己學習和成長
孩子天生是向上的
那么相信什么呢?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前生注定的壞孩子,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要討父母的厭,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績好,沒有一個孩子不進取,沒有一個孩子不能夠自己成長,沒有一個孩子不是天生向上向善。他為什么出現(xiàn)一些不好的表現(xiàn)?是因為他的生命力被扭曲。
孩子沒有做好(當孩子犯錯時)
他還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們告訴他就好了。
他還不會那樣做,我們教給他就好了,而且允許他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他不愿意做,那么我們就了解為什么,適情而定。
我們上半節(jié)講,《和甘伯伯去游河》這本書的作者約翰-伯寧罕,他本身就是一個“壞”孩子,就是我們所認為的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夏山學校,到了夏山學校之后,校長從來不批評他。他做錯事情了,校長還會給他機會,下次還是讓他來做,這就叫信任,而信任的背后是愛。很多孩子為什么愛鬧,為什么調(diào)皮?其實他就想確認你的愛,他想引起你的關注。有的孩子渴望被父母打,因為打也是跟父母之間的聯(lián)系,“他打我也是因為他眼里還有我”。最可怕的就是被遺棄,所以孩子們的惡作劇往往是吸引注意的特別方式,如果他感到被關注,被重視,愛他,他自然就好了。人們形形色色的行為背后是希望享受著愛或者關注。 所以我們內(nèi)心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然后才能給他機會,才能不去給他們限制,不去控制,不去為他擔心,他自己就更沒有壓力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想他為什么犯錯?他不知道怎么做,那就讓他做,他不知道你告訴他就好了,沒有必要批評;如果他還不會那樣做,我們就教給他,而且要允許學習的過程。 然后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愿意做。他為什么不愿意做呢?卡在哪兒?他的渴望是什么?他心里想要的是什么?這恰恰是我們了解他的一個機會。我覺得當我們這樣跟孩子相處,老實說是非常享受跟孩子相處的這樣一個過程,我也非常享受這個工作,因為我真的覺得每個孩子都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417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