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親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很重要,我親子之間也會因為默契不夠而產(chǎn)生矛盾,有的時候是因為孩子,有的時候是因為父母,本身存在的問題沒有解決,在一起行動時肯定會出矛盾的,下面聽聽專家用實例告訴我們該怎么解決這種家庭矛盾。
面對這些局面,到底應該如何解決?
依依爸爸要上班,真正著急的是爸爸,依依并不困擾,說明爸爸處在問題區(qū),因為爸爸要上班,必須破壞孩子玩芭比的時間,當我們要求一個人 的時候,我們以威脅口味說:“你不幫我,我就把你最喜愛的東西毀掉。”對方會是什么心情。所以在父母處于問題區(qū)時,要坦誠告訴孩子父母的需求,比如要告訴 依依,如果你不快刷牙,爸爸上班就會遲到,所以請依依幫個忙,不讓爸爸遲到。依依爸爸威脅的口吻無疑把孩子也帶入問題區(qū),讓事態(tài)更加糟糕。
樂樂在幼兒園受到委屈,心情非常悲傷,困擾的是孩子,處于問題區(qū),孩子需要安慰,這時家長一定要協(xié)助孩子走出困境。如果樂樂媽聽了老師抱怨,就 直接對孩子進行批評,“你不要哭了,躲貓貓都把老師找瘋了!”結局將是樂樂從此不會跟媽媽說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了。樂樂媽一個擁抱接納了孩子的悲傷,樂樂哭 過后釋放了悲傷,其實事情就解決了一半。等孩子心情好了。慢慢問孩子細節(jié),告訴他躲貓貓不能讓老師找不到,他就會懂了。
也就是說,當孩子處于問題區(qū),應該先安撫情緒,找清問題源頭,再協(xié)助解決,當父母處于問題區(qū)時,應該明確父母的需求,以及孩子行為和 這個需求之間的關系,再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孩子商量解決。那么如何區(qū)別誰在問題區(qū)呢?孩子不刷牙造成爸爸不能上班不是孩子的問題嗎?
其實很簡單,誰正在困擾,誰就處于問題區(qū),比如孩子看電視影響學習,孩子自己很開心,是家長困擾,就是家長處于問題區(qū)。
總結:有時孩子表達不清自己真正的意思,但是和成人是一樣的都討厭別人打斷自己正在做的事。家長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要考慮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如果是孩子無理取鬧的話一定不能姑息縱容,要是自己的原因要及時的改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6142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