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奶類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又容易吸收,是嬰幼兒獲得蛋白質及鈣等主要營養(yǎng)素不可缺少的食物,是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物質基礎。但是數據顯示,在我國,兒童孤獨癥(自閉癥)的發(fā)病率為0.05%,也就是說,每一萬個兒童當中就有5個是孤獨癥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為5:1),算上龐大的基數,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對于"兒童孤獨癥",不少爸爸媽媽可能還沒有足夠的了解和充分地重視。
其實,兒童孤獨癥離我們真的并不遙遠,如果您發(fā)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有怪癖固執(zhí)行為,在與人交往上有障礙的話,不妨帶孩子到專家那里看一看??及早干預和矯正,這樣就可以挽救孩子的一生。
孤獨癥小個案
周周1歲以前生長發(fā)育正常,1歲8個月時家人發(fā)現他不太合群,不與鄰家小朋友一起玩。在家中一直由爺爺、奶奶帶領,爺爺、奶奶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上,平時很少有時間與孩子講話,大多數時間都是由周周一個人玩。家人與他講話時常面向一側,不正視講話人。在需要幫助或情緒激動時會叫"爸爸"、"媽媽",但主動言語極少,往往以動作代替言語,需要什么東西時就拉著家人的手到放該東西的地方,拿到東西后便獨自去玩,如果得不到東西就大哭大鬧。看到電視中母親與兒子親近時會流眼淚。對電視中的廣告內容特別感興趣,一旦聽到任何廣告,即放下手中的玩具而來看廣告,廣告結束后再去玩自己的,對動畫片、和其他兒童喜歡的汽車,他并不感興趣。對媽媽的手提包卻很感興趣,媽媽上班時,拉著并聞著提包送媽媽出門,媽媽下班時,也要拉著、聞著提包迎媽媽回來。一次,媽媽用了新提包,患兒看到后則大叫,不讓媽媽使用新包。換用舊包后患兒則安靜如前。對小人書和畫冊不感興趣,但喜歡翻看有文字的書。玩積木時不會搭建成某種建筑,只會機械地把某種顏色的積木堆在一起。
周周曾進幼兒園一個月,入園與媽媽分開時無任何情緒反應。在園中自己玩,或站在一處,不與小朋友一起游戲。老師講故事時也不聽,自己干自己的事。擅自在教室里走來走去常常影響別人。發(fā)現問題以后,父母帶他去心理咨詢中心兒童和青少年咨詢門診,經醫(yī)師確診周周患了兒童孤獨癥。
什么是兒童孤獨癥?
兒童孤獨癥是指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患兒的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脫離,行為離奇、孤僻離群,沉緬于自己的病態(tài)體驗中,別人無法了解其內心的喜怒哀樂。具有以下特征:
(1) 極度孤僻,不能與他人發(fā)展人際關系;
(2) 言語發(fā)育遲滯,失去了用語言進行交往的能力;
(3)重復簡單的游戲活動,并渴望保持原樣不變;
(4) 缺乏對物體的想象能力和靈巧的運用能力。
(5) 發(fā)病多數在3歲以前。
小貼士:
兒童孤獨癥的原因有哪些?
孤獨癥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如心理因素、遺傳因素、圍產期并發(fā)癥以及器質性因素,患有先天性腦發(fā)育異常。一個孤獨癥孩子的心理世界
兒童孤獨癥的主要典型表現
典型的兒童孤獨癥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言語發(fā)育障礙和興趣范圍狹窄以及刻板、古怪的行為方式,稱為“孤獨癥三聯癥”。
社會交往障礙
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的眼睛對視,缺乏面部表情。當父母離開時,沒有任何的依戀;父母回來時沒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的姿勢;當他痛苦或煩惱時,不會向父母流露和尋求幫助。
對人態(tài)度冷淡,對別人的呼喚不理不睬;別人碰他或拉他,則主動躲開或掙脫走開;要走到某一目標時不顧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礙;當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時,則會拉著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則不再理人;當他害怕時,也不會尋求保護。父母是孩子社交的導師
語言發(fā)育障礙
一部分孤獨癥患兒從來不說話,終生默默不語;一部分患兒開始講話比別人晚,而且所講內容少。說話如鸚鵡學舌,對別人的講話內容或部分內容進行重復(模仿言語),有時會對以前別人所講內容進行重復(延遲性模仿言語)。
不能主動與人交談,不會以提出問題的形式維持與別人的交談,即使講話,所講內容與當時人物、環(huán)境內容不相吻合;也不管別人是否聽懂或是否在聽。
不會使用代詞或代詞使用顛倒,如令其“把你的手放在她的手上”,患兒會拉著講話者的手放在自己手上。 常用錯的是“你”、“我”、“他(她)”,有時會把名詞用混淆,如“把糖果放入盒子”,“把盒子放到柜子里”,他會說成“糖果放進柜子,把柜子放到盒子里”。
言語缺乏音調,缺乏抑揚頓挫,從話中聽不出喜惡愛恨。有時在高興、滿足、煩惱、不滿時會尖叫或喊叫。不會使用手勢、點頭、搖頭、面部表情等體態(tài)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要求和喜怒哀樂。
在生活當中,可以想像到孤獨癥并不是很不少見的。其實孩子只需要你的關心與支持就好,為了孩子,就請空出一點點時間來陪陪他吧!來搜狐母嬰“育兒話題”社區(qū)來與網友們來了解更多吧!
興趣范圍狹窄、行為刻板
要求環(huán)境固定不變、拒絕變化;堅持每次都以確切的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要一種類型的玩具;看固定時間的電視節(jié)目;看某一主持人主持的節(jié)目;吃飯時全家每次坐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凳子上;乘、換車時要走同一路線;每天所吃菜內容、排便時間和地點都要固定不變。
有獨特的興趣對象,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游戲、衣物不感興趣,而對一般兒童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倒非常感興趣;如喜歡圓的物品、可旋轉的玩具、泥土、修理工具等。
典型表現:5歲的羅可自一年前在爸爸修理收音機時,看到螺絲刀和螺絲后就愛不釋手,每次玩耍都拿這兩種工具扭、擰、轉,甚至每次外出也要隨身攜帶。與羅可不同,7歲的華華每逢出門,無論到幼兒園、逛商場、還是走親戚等,都要穿上那件綠色、上面印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的T恤,冬天出門時,一定要把T恤穿在里面,否則就不出門。
一些孤獨癥患兒還會表現出刻板、古怪的行為。雙手上舉且不停擺動、轉圈走、喜歡坐旋轉的“鉆山車”、“海盜船”而且不暈。還有些患兒不斷敲打桌子、拍打墻壁、撞頭、自傷等。這些刻板、古怪行為可能構成患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在煩燥、興奮時才表現出來。一字處方對癥問題寶寶
愛心提醒:
如何及早發(fā)現兒童自閉癥?
一般來說,在2歲半左右,可以發(fā)現并確診兒童孤僻癥。如果家長發(fā)現自己的孩子0-1歲時很少哭,或一直不哭,到別的孩子都能說話的時候,他還不說話,或者有文中所述的一些典型癥狀的話,應該帶孩子到專門的醫(yī)院去檢查鑒定,在上海可以去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新華醫(yī)院、兒童醫(yī)學中心等醫(yī)療機構診治。
兒童孤獨癥的干預矯治方法
對癥治療(藥物治療)
首先談對癥治療或藥物治療,并不是因為它能改變孤獨癥的病程、結局,也不是說它對孤獨癥患兒一定是必需的,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控制嚴重的行為和語言障礙,對孤獨癥來講療效更佳的行為矯治和教育訓練的實施起到保證作用,也就是說,對癥治療可能是對一些有行為問題兒童治療的基礎。
對有行為紊亂、刻板行為、模仿言語、情緒不穩(wěn)定、尖叫等癥狀的患兒,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中的氟哌啶醇、奮乃靜、氯丙嗪等。對有嚴重攻擊行為、沖動、活動量較多、自傷行為的患兒,可使用卡馬西平、納屈酮等治療,前者對伴有癲癇發(fā)作的患兒效果更好。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動一刻不停的患兒,可試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和苯異妥因(匹莫林)等藥物。
關于孤獨癥患兒的藥物治療,有些學者認為是無效的,有這種看法的原因,可能是與它的療效不肯定、存在副作用等有關。但藥物治療對嚴重精神癥狀控制的作用,是行為矯治和教育訓練所不能達到的。
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是治療孤獨癥患兒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教育訓練操作者多為家長和特教老師,訓練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家長和老師是否對患兒有愛心、耐心和熱心,能否常與孤獨癥患兒交往,使患兒先對訓練者感興趣,雙方能相互溝通,這一階段往往是最困難的階段。尤其在早期階段,把孩子交給“保姆”、“阿姨”是起不到治療作用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然后,把要學的技能分成若干個細小步驟來完成,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教給他們。譬如教患兒正確使用筷子,先把自己拿筷子的姿勢展示給他,讓他從數只筷子中撿出兩只,粗細端對齊,并用手握住他的手保持在正確握拿狀態(tài),反復進行直到他自己掌握握拿技術。孤獨癥患兒很容易因失敗而煩燥或放棄學習,所以,在訓練中要邊教邊做邊鼓勵。
訓練時要動作-言語-獎勵有機結合起來,這種方法實際上是行為治療中的“陽性強化法”。在教他們做某一技能時,要不斷地講解每一步驟和意義,當完成時便給予患兒適當的物質獎勵(多為孩子喜歡的食品或玩具)。這種方法可以增加孩子對訓練的興趣和減少不愉快情緒的發(fā)生。
在教育訓練過程中,切忌操之過急,要有恒心。不可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一種技能。例如,上廁所,對正常發(fā)育的兒童,可能在很短時間內便學會了蹲馬桶、擦屁股、拉水箱、洗手等一系列動作,并理解每一步的意義,但對孤獨癥患兒,可能要半年、一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掌握和運用。
教育訓練的目的是教會患兒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生活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或行為矯治的目的在于減少病態(tài)行為,如攻擊行為、自傷、刻板行為和在公共場合引起家長難堪行為的發(fā)生,增加社會化行為。
在行為矯治的開始階段,很多家長對行為治療的原則和方法一點不知道,一定要有專業(yè)人員如行為治療師、精神科醫(yī)師、心理治療師、特教老師等,在治療的同時把矯治方法教給家長。對每個患兒出現的每個行為,如尖叫、攻擊行為都要盡量去理解,在他每一個行為出現以前或即將發(fā)生時,家長就要預計到他可能會去干什么、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如有的患兒出現攻擊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喜歡的玩具堆放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另一些患兒可能是對某種事件產生了恐懼的結果。
行為矯治最終目的是阻止種種令人不快的行為,促進建設性行為。由于孤獨癥患兒行為表現各異,行為矯治最好是采用一對一方法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67632.html
相關閱讀: